联大学堂《遥感概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题库附答案
1、被动遥感
正确答案: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2、波谱分辨率
正确答案: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3、地理信息系统
正确答案: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下,运用地理信息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各种地理数据,提供管理、模拟、决策、规划、预测和预报等任务所需要的各种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4、非监督分类
正确答案:非监督分类:在没有先验类别(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的条件下,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特征,主要根据像元间相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将相似度大的像元归为一类)的方法。
5、主动遥感
正确答案: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节后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6、高光谱遥感
正确答案: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它是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7、监督分类
正确答案:监督分类:首先需要从研究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如像素亮度均值、方差等),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样本像元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类别的特征来识别非样本像元的归属类别。
8、普通遥感影像地图
正确答案:普通遥感影像地图是在遥感影像中综合、均衡、全面地反映一定制图区域内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内容,包含等高线、水系、地貌、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制图对象。
9、全球定位系统
正确答案: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地点进行定位、报时或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
10、遥感影像地图
正确答案:遥感影像地图是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状况的地图。
11、解译标志
正确答案: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断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
12、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
正确答案: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以遥感数字图像为研究对象,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综合运用地学分析、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地学专题信息的智能化获取。
13、散射
正确答案: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散射。
14、大气窗口
正确答案: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15、微波遥感
正确答案: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
16、三原色
正确答案: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二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则称之为三原色。
17、遥感
正确答案: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18、间接解译标志
正确答案: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借助它可以推断与某地物属性相关的其它现象。
19、假彩色合成
正确答案:根据加色法彩色合成原理,选择遥感影像的某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三种原色,就可以合成彩色影像。由于原色的选择与原来遥感波段所代表的真实颜色不同,因此生成的合成色不是地物真实的颜色,因此这种合成叫做假彩色合成。
20、扫瞄成像
正确答案:扫瞄成像是依靠探测元件和扫瞄镜对目标地物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
21、互补色
正确答案:若两种颜色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补色。
22、电磁波谱
正确答案: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23、像点位移
正确答案: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地形的起伏除引起像片比例尺变化外,还会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位置上的移动,这种现象称为像点位移。
24、传感器
正确答案:接收、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称为传感器或遥感器。
25、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
正确答案: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又称遥感图像理解,它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撑环境,利用模式识别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根据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各种影像特征(颜色、形状、纹理与空间位置),结合专家知识库中目标地物的解译经验和成像规律等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实现对遥感图像的理解,完成对遥感图像的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