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家电网内蒙古新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41人(第三批)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下列关于附条件合同效力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B.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
C.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时,该合同生效
D.附解除条件的合同,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时,该合同继续生效
【答案】:C
【解析】附条件合同分为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和附解除条件的合同。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对于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如果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按照法律规定应视为条件已成就,此时合同生效。对于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若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应视为条件未成就,那么合同不会失效,即合同继续生效。而“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说法错误,附生效条件合同条件成就应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说法错误,附解除条件合同条件成就应失效。
2、下列发生于西周时期,且被长篇小说《封神演义》用作故事创作背景的历史事件是()。
A.武王伐纣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答案】:A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不同历史事件发生时间以及与文学作品关联的了解。武王伐纣是指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纣王帝辛,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西周时期。而长篇小说《封神演义》正是以武王伐纣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黄巢起义发生于唐朝末年,是由黄巢领导的民变,这是一场历时十年的农民起义运动,与西周时期和《封神演义》均无关。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并非发生在西周,也不是《封神演义》的故事背景。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事件发生于五代十国至北宋初期,与西周和《封神演义》没有关联。综上,正确答案是武王伐纣。
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中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求可归纳为5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的需要为()。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D
【解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的基本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是级别最低、最急迫的需求,包括人们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等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同样属于较低层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身体健康以及有自己的财产等与自身安全感有关的需求;尊重的需要属于较高层的需求,既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等自我尊重,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它是指个体追求实现自我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的需要,即人需要做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所以题目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4、爱国主义并非抽象概念,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既有共同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D.发展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这一知识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爱国主义的一种具体体现,但并非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但它不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的举措,同样不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综上所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5、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为接近的是()。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答案】:C
【解析】该题聚焦于词语意思相近性的判断。破题点在于明确题干词汇及各选项表述的核心含义,进而找出意思最接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