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2
《新编高职语文》(第四版)配套教案
45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节选)
《黄帝内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地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和顺应四时之气变化规律的养生方法。
2.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及养生原则。
(二)能力目标
1.了解学习《黄帝内经》在记事、说理方面的特点。
2.理解学习本文结构严谨、句式整齐、环环相扣的写作方法。
(三)素质目标
1.感受到传统中医经典文化的魅力,提升自我中医文化修养。
2.学习四气调神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
3.端正对中医文化的认识,做一个中医文化的宣传者和传承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结构严谨、句式整齐、环环相扣的写作方法。
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格,增强说服力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难点
理解学习本文结构严谨、句式整齐、环环相扣的写作方法。
2.如何遵循四气调神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
三、教学方法与授课时数:
(一)教学方法:诵读法;自学法;讨论法
(二)授课时数:2-3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案例分析:惜命最好的方式,不是养生!
文章题目《四气调神大论》的调神,是指人在后天出生以后,被培养出来一种理性的思维,即人的意志。它可以让人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排自己的起居作息,然后调设自己的魂魄,使得自己的心和意达到一种沟通,和谐相处。
为什么说,惜命最好的方式,不是养生!
现代人越来越容易患各种各样的病,是因为不注重健康吗?不是!而是太多的人不惜重金把精力花在养生上,什么养生茶、养生丸,各种各样的高档补品等,单纯地把身体看作一个机器(西医这么认为),给它除锈、加油等。忘记了身、心甚至身、心、神灵是一体的(中医认为人的精气神是一体的)。
有一位突患肺癌晚期的女士,婚后她一直都跟公婆住在一起。虽然丈夫一家对她还不错,但她非常希望能够有自己的空间,跟丈夫提过几次想搬出公婆的家都遭拒绝。后来她也慢慢不再提这件事了,直到去年她在毫无征兆的情形下得了肺癌,检查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期。
她家经济条件特别好,除了接受西医的治疗外,家人还帮她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疗师。
当心理治疗师在一次催眠治疗中问她,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她只说了一件事:“我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家,只跟丈夫、儿女在一起,不用很大,不用很久,几个月就好。”
她平静地说出自己的心愿,嘴角滑过一抹连她自己都没有察觉的微笑。
人只喜欢好的情绪,比如开心、快乐,而把负面的情绪比如委屈、憋屈、悲伤、恐惧压抑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负面情绪全都累积在身体里,积聚到一定程度,就自然而然地爆发了。
倘若她能够适时调养自己的精神情志,疏通或排泄心中诸如委屈、憋屈、悲伤、恐惧等负面情绪,而不是让它们积聚到内心深处,就不会有今天的肺癌晚期。
今天我们学习“四气调神”,就是要求顺应四时之气变化规律,调养我们的起居行为和精神情志,不仅要养成健康的身体,更要养成良好的心态,快乐地学习、生活,乐观地工作奋斗。
请同学们对案例中的这位女士的遭遇及如何化解她的这些负面情绪发表自己的看法,自由发言。
老师的观点: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惜命最好的方式不是养生,而是调神。这位女士的心愿或者说是追求,是再普通不过的了,但是,居然在她的有生之年都实现不了,这确实是一大憾事。
案例中说“她家经济条件特别好”,但是,这位女士却生活得不幸福,为什么?
二、《黄帝内经》简介
(一)《黄帝内经》简介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各有十八卷,81篇。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也是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首(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黄帝内经》秉承了一种罕见的“整体思维模式”,来认识具体的疾病。这不得不说是其独特、可贵之处。
(二)《内经》对养生学的贡献
《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时期医学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吸取了诸子百家对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