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偏头痛急性期治疗指南(第一版)解读主讲人:XXX2025.5
目录Contents01指南背景与意义02指南制定过程03偏头痛急性期治疗目标与策略04急性期常用药物解读05特殊人群用药指导
01指南背景与意义
偏头痛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我国1/7的偏头痛病人可有先兆症状。
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偏头痛患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偏头痛流行病学现状我国偏头痛诊断不足,病人就诊率仅为52.9%,医师正确诊断率仅13.8%。
存在预防性治疗不足、镇痛药物使用过度等问题。诊断治疗现状规范化诊治流程缺失,更新诊疗理念迫在眉睫。
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我国实际,为临床提供指导。指南制定必要性偏头痛疾病负担
02指南制定过程
涵盖偏头痛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
结合我国特点,强调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检索1988年后国内外文献,严格评估证据质量。
按照GRADE要求分级,综合多因素制定推荐意见。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注册,定期更新。
遵循国际标准,确保指南科学性和时效性。指南涵盖范围证据检索与评价注册与更新制定方法与原则
01发起与支持单位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等共同发起。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65家医院支持。02专家组成员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医学部人员为主。
邀请全国各地神经内科及相关学科专家。03专家多学科背景包括临床医师、指南制订方法学专家、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专家等。
确保指南制定的全面性和专业性。专家组构成
03偏头痛急性期治疗目标与策略
快速解除头痛,恢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能力。
以2小时无疼痛、2小时内最困扰的伴随症状消失等为评价标准。缓解头痛症状缓解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伴随症状。
提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的生活质量。改善伴随症状在治疗成功后的24小时内无头痛再发或镇痛药的使用。
减少头痛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影响。预防头痛复发治疗目标
轻-中度发作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对乙酰氨基酚。
中重度发作或非甾体抗炎药效果不佳者,选用含咖啡因复方制剂或曲普坦类。药物治疗选择头痛初期启动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
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症状加重。治疗时机把握明确易导致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药物及用药频率。
调整治疗方案,防止药物依赖。避免药物过度使用治疗策略
04急性期常用药物解读
非甾体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NSAIDs是偏头痛急性期治疗使用最广泛的药物,对轻中度疼痛发作有效。
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少数可出现胃溃疡及出血。对乙酰氨基酚安全且耐受性好,适用于轻-中度头痛。
3个月以上婴儿及儿童也可应用。含咖啡因复方制剂国内应用普遍,对中-重度头痛疗效较好。
长期频繁应用需警惕药物依赖及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非特异性药物
010203045-HT1B/1D受体激动剂,作用迅速,头痛复发率低。
禁用于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等病史的患者。曲普坦类早期用于偏头痛急性发作,但不良反应多,易产生药物依赖。
国内已较难获取。麦角胺类5-HT1F受体激动剂,无曲普坦类药物收缩血管的不良反应。
适用于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地坦类CGRP受体拮抗剂,无血管收缩作用和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风险。
适用于有非甾体抗炎药和曲普坦类药物使用禁忌或治疗无效的患者。吉泮类特异性药物
苯二氮?类、巴比妥类可通过镇静抗焦虑作用缓解头痛。
因药物依赖性及不良反应,建议适用于难治患者。氯丙嗪、异丙嗪等可缓解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有利于其他药物的吸收。阿片类药物具有依赖性,易导致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并诱发病人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
仅适用于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头痛者。镇静剂止吐药辅助用药
05特殊人群用药指导
孕期急性期治疗对乙酰氨基酚在孕期应用相对安全,为首选。
其他NSAIDs仅孕中期可用,曲普坦类药物可作为二线用药。孕期辅助用药甲氧氯普胺可作为止吐剂于孕期使用。
需谨慎评估药物的利弊,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孕期用药
需考虑药物在乳汁中的分泌情况,避免影响婴儿。
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权衡治疗效果和婴儿安全。哺乳期辅助用药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双氯芬酸作为一线治疗。
研究表明曲普坦药物在乳汁中浓度较低,可作为二线治疗。哺乳期急性期治疗哺乳期用药
谢谢大家主讲人:XXX2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