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痛(headache)是临床常见的症状,通常将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统称头痛。;
原发性
头痛;
病
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火算
脑出血、脑梗死、脑静脉窦血栓等
血压急剧上升、感冒、发烧、宿醉、急性青光眼等
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脑膜肿瘤等
慢性硬膜下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
颜面、头颈疾病所致头痛、药物性头痛、颞动脉炎等;
1.头痛的发病形式和经过
●突然发生的突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三叉/舌咽神经痛、枕大神经痛等)。
●数小时~数日内进展的急性发病(细菌性/病毒性脑膜炎、高血压脑病、眼耳鼻喉齿科疾病等)。
●在数周内进展的的亚急性发病(结核性/真菌性脑膜炎、硬膜下血肿、脑肿瘤、脑脓肿、颞动脉炎等)。
●在数月内逐渐加重的慢性发病(脑肿瘤等)。
●长期反复发作(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型头痛等)。;;;;;;;
一.概述
二.偏头痛急性期治疗
三.偏头痛预防性治疗;;;
预防性治疗不充分
镇痛药物过度使用等;
●积极开展患者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针灸等;
●药物治疗包括头痛发作期治疗和头痛间歇期预防性治疗,注意循证地使用。;
偏头痛的患者教育和非药物预防
·偏头痛是目前无法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的疾患,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患者教育,以帮助其确立科学和理性的防治观念与目标。
·应教育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寻找并注意避免各种头痛诱发因素;
·应教育并鼓励患者记头痛日记,对帮助诊断和评估预防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偏头痛的非药物预防:
·识别和避免偏头痛诱发因素很重要。
·逐步放松训练、生物反馈、音乐疗法及应对应激的认知行为治疗对患者均有益。;;
。概述
二.偏头痛急性期治疗
三.偏头痛预防性治疗;
◎偏头痛发作期治疗有效性标准:
●2h后无痛。
●2h后疼痛改善,由中重度疼痛转为轻度或无痛(或VAS评分下降50%)。
●疗效具有可重复性,3次发??中有2次以上有效。
●在治疗成功后的24h内无头痛再发或无需再次服药。;;
止吐和促进胃动力药物: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
不仅能治疗伴随症状,还有利于其他药物的吸收和头痛的治疗,单用也可缓解头痛。
镇静剂: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
可促使镇静、入睡,促进头痛消失。
因镇静剂有成瘾性,故仅适用于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患者。
阿片类药物:
有成瘾性,可导致MOH并诱发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故不予常规推荐。
仅适用于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头痛者,在权衡利弊后使用。
肠外阿片类药物,如布托啡诺,可作为偏头痛发作的应急药物,即刻止痛效果好。;
表3成人急性偏头痛发作非处方镇痛药物推荐;
●作用机制:曲坦类药物为5-羟色胺1B/1D受体激动剂,能特异地控制偏头痛的头痛症状。
●种类:目前国内有舒马曲普坦、佐米曲普坦和利扎曲坦,那拉曲坦、阿莫曲坦、依来曲坦和夫罗曲坦国内尚未上市。
●使用方法:
●在头痛发作期的任何时间应用均有效,但越早应用效果越好。
●出于安全考虑,不主张在先兆期使用。
●与麦角类药物相比,曲坦类治疗24小时内头痛复发率高(15%-40%),但如果首次应用有效,复发后再用仍有效,如首次无效,则改变剂型或剂量可能有效。
●患者对一种曲坦类无效,仍可能对另一种有效。;
○舒马曲普坦:
○有口服剂(片剂、速释剂)、皮下注射剂、鼻喷剂及肛门栓剂,其中100mg片剂是所有曲坦类的疗效参照标准。
○皮下注射舒马曲坦6mg,10分钟起效,2小时头痛缓解率达80%。
○佐米曲普坦:
●有2.5mg和5mg的口服和鼻喷剂。
○药物亲脂性,可透过血脑屏障,生物利用度高。
口服40-60分钟后起效,鼻喷剂比口服剂起效快,35mg起效更快并可维持6小时。
○利扎曲坦:
●有5mg和10mg的普通片剂和糯米纸囊口服剂型。
●推荐10mg为起始剂量,若头痛持续,2小时后可重复一次。
○口服作用快速,头痛消失与疗效维持性在所有曲坦类药物中最显著,头痛复发率较舒马曲普坦、佐米曲普坦低。;
○麦角胺类药物
○麦角胺类药物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历史很长,与曲坦的对比观察证实其疗效不及曲坦类。
○极小量麦角胺类即可迅速导致MOH(Medication-
OveruseHeadache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因此应限制药物的使用频度,不推荐常规使用。
●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