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预防医学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
1.临床试验按照时间层面来说,属于
A、前瞻性研究
B、验证性研究
C、随时间进行研究
D、回顾性研究
E、渐进性研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临床试验还是一种特殊的前瞻性研究,它被人为地给予了干预,包括分组以及干预措施。
2.不属于牙周病的流行特征的是
A、具有一定的时间分布特征
B、随年龄增长牙周炎患病率逐渐下降
C、牙周病与性别的关系不明确
D、我国少数民族中患病率最高的是彝族
E、具有一定的地区分布特征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年龄分布:牙周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5~6岁就可能患龈炎,以后随年龄增长,部分龈炎逐渐发展成牙周炎,龈炎患病率逐渐下降,但牙周炎患病率逐渐上升。
3.口腔临床医疗实践中,口腔科医师判断一种新技术的诊疗效果,最常用的方法是
A、横断面研究
B、临床试验
C、病例对照研究
D、纵向研究
E、组群研究
正确答案:B
4.WHO标准2000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无合率减少到1981年水平的
A、15%
B、30%
C、35%
D、20%
E、25%
正确答案:E
5.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SARS)后来很快波及到全国许多省市,这种情况称为疾病的
A、季节性升高
B、流行
C、周期性流行
D、暴发
E、长期变异
正确答案:D
6.急性氟中毒没有如下症状
A、腹痛
B、恶心
C、呕吐
D、流涎
E、头疼
正确答案:E
7.口腔预防医学开始发展的时间是
A、19世纪末期
B、19世纪中期
C、20世纪中期
D、19世纪初期
E、20世纪初期
正确答案:C
8.简化口腔卫生指数检查的牙位及牙面是
A、16,26,36,46的颊面和11,21的舌面
B、l6,26,11,21的唇(颊)面和36,46的舌面
C、16,11,26,31的唇(颊)面和36,46的舌面
D、11、31、36、46的舌面,l6、26唇颊面
正确答案:C
9.下列哪项不属于口腔健康促进的内容
A、采用糖替代品
B、调整自来水氟浓度
C、推广窝沟封闭剂
D、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
E、控制含糖食品的食用次数
正确答案:D
10.机械性去除菌斑和软垢最常用的有效方法是
A、刷牙
B、漱口
C、牙签
D、牙线
E、洁治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刷牙是常规的自我口腔保健措施,是机械性去除菌斑和软垢最常用的有效方法。单纯的刷牙平均只能清除菌斑的50%左右。特别是难以消除邻面菌斑。因此,除了刷牙外,还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牙间清洁器,如牙线、牙签、牙间刷等帮助去除牙间隙的菌斑及软垢。
11.检查某班15岁学生50名,其中患龋病者10人,龋失补牙数为:D=50,M=5,F=10,这班学生的患龋率为
A、10%
B、20%
C、30%
D、40%
E、50%
正确答案:B
12.将特定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为两组,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率,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联系的假设属于哪种调查方法
A、病例-对照研究
B、群组研究
C、横断面研究
D、常规资料分析
E、纵向研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群组研究:又称队列研究,将特定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为两组,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率,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联系的假设。
13.牙膏基本成分中能去除色素沉着菌斑沉积与滞留的是
A、洁净剂
B、发泡剂
C、防腐剂
D、润湿剂
E、摩擦剂
正确答案:E
14.牙外伤的易发部位是
A、智齿
B、前牙
C、磨牙
D、前磨牙
E、尖牙
正确答案:B
15.下列哪项属于口腔癌的警告标志
A、龋齿
B、错颌畸形
C、黏膜白斑
D、根尖周炎
E、牙周炎
正确答案:C
16.为了提高妇女口腔健康意识,省妇幼保健院对妊娠期妇女进行了口腔保健知识讲座,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以下的有害因素侵袭,不包括
A、外伤
B、酗酒
C、吸烟
D、病毒感染
E、搬动物品
正确答案:E
17.长期使用会造成牙色素沉积的药物牙膏是
A、氟化亚锡牙膏
B、氯己定牙膏
C、增白牙膏
D、“全效”牙膏
E、脱敏牙膏
正确答案:B
18.预防龋病的关键环节是
A、增强机体免疫力
B、控制菌斑
C、氟化物的应用
D、控制糖的摄人
E、增强牙的抗龋能力
正确答案:B
19.二级预防的内容不包括
A、龋病高风险人群的筛查
B、可疑龋充填
C、牙周病的临床前期预防
D、口腔健康教育
E、口腔健康检查
正确答案:D
20.单纯的刷牙能平均清除菌斑的
A、40%左右
B、50%左右
C、60%左右
D、70%左右
E、80%左右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刷牙是常规的自我口腔保健措施,是机械性去除菌斑和软垢最常用的有效方法。单纯的刷牙平均只能清除菌斑的50%左右。特别是难以消除邻面菌斑。因此,除了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