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10.52 M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2.48千字
文档摘要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2025.5主讲人:XXX

Catalogue目录银屑病的诊断2.1.银屑病概述银屑病的共病管理银屑病的治疗3.4.银屑病的慢病管理5.

银屑病概述PART01

银屑病是个体与环境相互影响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局限或广泛分布的鳞屑性红斑或斑块,无传染性。

银屑病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目前是不可根治性疾病。定义中国银屑病患病率为0.47%,欧美国家患病率为2%~4%,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约2/3的患者在40岁以前发病。

银屑病患者常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定义与流行病学

银屑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约31.26%的患者有家族史,一级亲属和二级亲属的遗传度分别为67.04%和46.59%。

HLA-C06:02位点与银屑病发病关联性最为显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在银屑病发病和加重中起重要作用,如感染、精神紧张、创伤等。

点滴状银屑病常与咽部急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环境因素银屑病发病的核心机制是免疫系统的异常,T细胞、树突细胞等免疫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形成炎症循环。

IL-23和Th17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发挥关键作用。免疫因素病因与发病机制

银屑病的诊断PART02

030201寻常型银屑病占所有银屑病病例的80%至90%,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暗红色斑块或浸润性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

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蜡滴现象、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现象。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重症银屑病类型,患者全身弥漫性红斑,伴有大量糠状鳞屑,皮损面积可超过90%体表面积。

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乏力等,病程较长且易复发。脓疱型银屑病包括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和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GPP表现为全身弥漫性红斑及无菌性脓疱。

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主要发生在手掌和足跖部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小脓疱。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寻常型银屑病的典型皮肤镜特征为红色背景上均匀分布的点状、球状血管,伴弥漫分布的白色鳞屑。

掌跖脓疱病表现与寻常型银屑病类似,但点状、球状血管沿皮纹分布。皮肤镜检查皮肤共聚焦显微镜、皮肤超声、数字X线摄影、CT、MRI等检查可用于辅助诊断。

实验室检查对银屑病诊断缺乏特异性,但能帮助判断疾病活动性、合并症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其他检查辅助检查

银屑病的治疗PART03

治疗原则治疗应遵循规范、安全、个体化的原则,根据患者病情、需求、耐受性等综合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轻度银屑病以局部治疗为主,中重度银屑病可选择系统治疗。治疗目标新时代银屑病治疗的新目标是实现症状和皮损的完全清除或几乎完全清除(PASI100或PASI90)。

包括控制及稳定病情、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治疗原则与目标

外用治疗轻度银屑病患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常用的外用药物包括维生素D3衍生物、糖皮质激素等。

外用药物联合治疗可获得协同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系统治疗中重度银屑病或外用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选择系统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环孢素等。

对传统系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选择生物制剂或小分子药物治疗。光疗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是中度至重度银屑病患者的主要光疗选择。

光疗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外用制剂或系统治疗联合应用。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近年来银屑病治疗的重大进展,主要靶向TNF-α、IL-17和IL-23等细胞因子。

生物制剂治疗前要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评估,重点关注有无感染、恶性肿瘤等疾病。治疗方法

银屑病的共病管理PART04

心血管疾病银屑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常见的心血管共病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

银屑病患者应定期监测心血管健康状况,尤其是在使用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治疗药物时。代谢性疾病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肥胖有密切关联,银屑病患者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1.69倍。

肥胖是银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在年轻患者中,体重指数(BMI)与银屑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严重银屑病患者罹患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在使用可能对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时,如甲氨蝶呤、环孢素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应定期监测肾功能。慢性肾脏疾病银屑病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这与银屑病的外观影响和慢性病程密切相关。

精神抑郁可能通过炎症通路加重银屑病的病情。精神心理疾病共病的种类与特点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提倡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根据患者共病的病种,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对已出现共病的银屑病患者,应转诊至心血管、内分泌、精神心理科等相关科室进行评估和管理。健康宣教与生活方式干预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银屑病及其共病的认识,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