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之第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第1节抗心律失常药---第3部分(共5部分).docx
文件大小:16.7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药学专业知识(二)之第五章第1节抗心律失常药
普鲁卡因胺
药理作用
阻滞开放状态的Na通道,降低心肌自律性,减慢传导,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临床作用
对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
静脉滴注和静脉注射用于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急性发作
不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利多卡因
体内过程
首过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低,只用作肠道外给药。
药理作用
阻滞Na通道的激活和失活状态,缩短动作电位时程。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如急性心肌梗死、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
可用于心衰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抗心律失常治疗
为急性心肌梗死引起室性心动过速首选药。
不良反应
中毒信号:眼球震颤
头晕、嗜睡、激动不安、心律减慢、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
诱发哮喘,促进组胺释放引起支气管痉挛
苯托英钠
药理作用
抑制Na通道失活状态,减小部分除级的浦肯野纤维4相自动除极速率,降低其自律性。
竞争Na-K-ATP酶,抑制强心苷中毒所致的迟后除极。
临床应用
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
普罗帕酮
药理作用
明显阻滞Na通道开放和失活状态
抑制K通道,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临床作用
维持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窦性心律,室性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