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银屑病诊疗专家共识(2021)解读202X汇报人:XXX2025.5
目
录CONTENTS01.儿童银屑病概述02.流行病学03.临床表现及分型04.诊断及鉴别诊断05.治疗06.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
儿童银屑病概述01202X
疾病定义儿童银屑病是一种发生于儿童(年龄18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如感染等)共同作用诱发的慢性、复发性、免疫性、系统性皮肤病。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成人银屑病中有约1/3在儿童期发病。疾病特点儿童银屑病临床表现复杂,型别差异大,典型临床表现为较小和薄的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
该病不同程度地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儿童银屑病的特殊性因儿童的特殊生理特点,在治疗方面更应注重安全性。
相对于成人,儿童银屑病的治疗方法较局限且具有挑战性,如系统药物的理想治疗剂量、长期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联合用药的选择、药物的转换等尚未明确。疾病定义与特点
流行病学02202X
不同国家报告18岁以下儿童银屑病患病率为0.7%~1.2%。
与其他种族相比,白种人儿童患病率较高,平均发病年龄也较早。不同国家的患病率10~19岁中国儿童银屑病患病率为0.18%。中国的患病率银屑病患儿约1/3在儿童期发病。
儿童银屑病家族史已经被广泛报道,大约30%的儿童银屑病患者一级亲属患银屑病。发病年龄与家族史发病率与患病率
020301遗传因素遗传背景(家族史、HLA-Cw6易感等位基因、IL-36受体拮抗剂缺失及CARD14基因突变等)是儿童银屑病的发病因素之一。环境因素环境诱因(咽部和肛周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吸烟、生理和心理压力、创伤和某些药物、激素撤药、肥胖)是儿童银屑病的发病因素之一。免疫因素免疫应答异常(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因子过度表达)是儿童银屑病的发病因素之一。发病因素
临床表现及分型03202X
约占儿童银屑病的70%,与成人相比,覆白色鳞屑的红斑较小而菲薄,浸润不明显,常发生于面部及体表屈侧。
头皮通常是儿童银屑病首发部位,女孩更易发生。
反向银屑病在儿童比成人多见,尿布区银屑病是儿童银屑病的特殊类型,常见于2岁婴幼儿。斑块状银屑病01常急性起病,发疹前1~3周常有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临床表现为直径1~10mm的境界清楚的红色丘疹、斑丘疹,覆以少许鳞屑,以躯干及四肢近端最常见,伴不同程度瘙痒。
点滴状银屑病有自行消退趋势,部分继续发展成斑块状银屑病。点滴状银屑病02寻常型银屑病
儿童期反复发作的脓疱型银屑病是一种自身炎症性寡基因遗传病,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为IL-36RN、CARD14。
儿童GPP包括急性GPP、环状脓疱型银屑病、婴幼儿脓疱型银屑病及GPP的局限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儿童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包括掌跖脓疱病、连续性肢端皮炎。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
该型儿童少见,常因银屑病由某些因素刺激或治疗不当诱发,脓疱型银屑病在脓疱消退过程中亦可表现为此型。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伴大量糠状鳞屑,其间可见正常皮岛,常伴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红皮病型银屑病
疾病特点早发型与晚发型又称银屑病性关节炎(psoriasisarthritis,PsA),多数PsA继发于银屑病之后,少部分关节炎与银屑病同时发生或先于银屑病出现。
PsA可在儿童任何年龄起病,高峰为2~3岁(早发型)以及10~12岁(晚发型)。早发型儿童PsA多见于女童,常表现为指(趾)炎、寡关节炎或多关节炎。
晚发型PsA以男童更多见,HLA-B27阳性率高,中轴受累比早发型多见。关节病型银屑病
诊断及鉴别诊断04202X
主要依据皮损特点,结合病史资料,包括首先受累部位、伴随症状、前期感染史、疫苗接种史、身体及心理创伤情况和既往病史(1型糖尿病、克罗恩病、精神疾病)等进行诊断。皮损特点典型体征(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有诊断价值。典型体征诊断依据
对不典型皮损,借助皮肤镜、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皮肤超声等影像技术可帮助诊断。皮肤组织病理对确诊有重要价值。影像技术病理检查辅助诊断
儿童银屑病需与特应性皮炎、钱币状湿疹、体癣、毛发红糠疹、扁平苔藓、慢性苔藓样糠疹等疾病鉴别。01鉴别诊断
治疗05202X
外用激素是治疗银屑病最常用的药物,皮损基本控制后避免突然停药,应采取减量或周末治疗模式延长病情缓解时间。激素类为提高局部外用激素长期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可采用激素与非激素类外用药联合或序贯治疗。
非激素类外用药包括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维A酸制剂(常用0.05%和0.1%他扎罗汀制剂)、角质松解剂(常用乳酸、二甲基硅油、水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