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缺血性卒中脑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25)解读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6.17 M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2.09千字
文档摘要

缺血性卒中脑保护中国专家共识(2025)解读主讲人:XXX2025.5

目录CONTENTS脑保护概念与意义药物治疗策略非药物治疗策略脑保护药物的临床应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展望

01脑保护概念与意义

保护措施贯穿缺血性卒中治疗全程,从急性期到恢复期,涉及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是改善神经功能预后的关键策略。脑保护是对神经血管单元所有脑细胞的保护,包括神经元、胶质细胞及血管成分等,旨在减少脑细胞损害,促进脑功能修复。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脑保护概念

缺血性卒中占我国新发卒中的69.6%~72.8%,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我国每年约有200万卒中新发病例,其中缺血性卒中约占80%,早期脑保护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缺血性卒中高发与危害脑保护的重要性

临床治疗的补充与优化01脑保护药物可与血管再通治疗相结合,挽救缺血半暗带,减轻再灌注损伤,为卒中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02理想的脑保护药物应作用于缺血级联反应的多个靶点,如依达拉奉右莰醇等,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残疾风险。脑保护的临床意义

02药物治疗策略

院前急救应聚焦快速识别、优先转运及保障再灌注治疗通道,现有证据不支持院前常规使用硝酸甘油贴剂、硫酸镁或NA-1作为脑保护治疗。01快速识别卒中患者并及时转运至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可缩短发病至治疗时间,提高血管再通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02院前急救策略院前药物治疗

依达拉奉右莰醇可显著改善患者功能,Toll样受体4单链DNA适配体(ApTOLL)、磺沙嗪与阿司匹林的合成衍生物等作为潜在药物处于研究阶段。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发挥脑保护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抑制细胞凋亡等,有望为缺血性卒中治疗提供新选择。潜在药物研究进展血管再通前给药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超急性期,可个体化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丁苯酞联合血管再通治疗,需在不影响血管再通实施前提下使用。0102依达拉奉右莰醇具有多靶点脑细胞保护作用,可减轻再灌注损伤,丁苯酞可改善脑微循环,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个体化药物应用血管再通后给药

03非药物治疗策略

AIS患者超急性期使用RIC干预是安全的,但并未改善患者3个月的功能结局,其在急性期发病7~10d后,尤其是大动脉粥样硬化亚型患者中可考虑个体化运用。RIC通过诱导身体其他部位的短暂缺血和再灌注,诱导远处组织的保护性反应,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需进一步研究。RIC的安全性与局限性远隔缺血适应(RIC)

TMS可作为AIS恢复期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尤其是伴有肢体运动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促进受损脑区的功能恢复。0102tDCS在AIS后超急性期应用阴极(c-tDCS)发挥脑细胞保护作用的证据不足,但对并发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期患者,可考虑应用阳极(a-tDCS)。TMS与tDCS的应用神经调控技术

对于AIS慢性期仍患有中度至重度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可尝试康复训练结合VNS治疗,以改善神经可塑性,促进功能恢复。VNS通过刺激迷走神经,调节神经递质释放,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对卒中后功能障碍的康复具有潜在价值。VNS的治疗效果迷走神经刺激(VNS)

04脑保护药物的临床应用

依达拉奉右莰醇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细胞凋亡等多种保护机制,可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研究显示,依达拉奉右莰醇可显著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多靶点保护机制依达拉奉右莰醇

丁苯酞通过改善脑微循环,增加缺血区血流灌注,发挥脑保护作用,可降低卒中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尤瑞克林是一种人尿激肽原酶,可选择性扩张缺血区脑血管,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丁苯酞与尤瑞克林其他药物

中成药如谷红注射液、血塞通软胶囊、银杏二萜内酯、银杏内酯等在缺血性卒中脑保护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这些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络开窍等功效,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应用。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中成药

05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展望

《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2025)》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规范的脑保护治疗指导,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指南和共识的推荐意见,制定个体化的脑保护治疗方案。指南与共识的指导作用0102临床应用现状

01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情复杂多样,个体差异较大,脑保护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制定是当前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挑战。02如何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因、合并症等因素,精准选择合适的脑保护药物和治疗时机,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治疗方案的个体化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对缺血性卒中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新的脑保护药物和治疗技术不断涌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