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等血管闭塞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解读主讲人:XXX2025.5
目录中等血管闭塞的定义与流行病学中等血管闭塞的诊断方法中等血管闭塞的静脉/动脉溶栓治疗中等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等血管闭塞管理的未来展望05
01中等血管闭塞的定义与流行病学
中等血管闭塞(MeVO)包括MCAM2~M4段、ACAA1~A4段、PCAP1~P4段、AICA、PICA和SCA,血管直径为0.75~2mm。
临床症状方面,NIHSS评分>5分或NIHSS评分3~5分伴有严重失语、偏盲或偏瘫/单侧肢体功能丧失等致残性临床症状。01解剖学与血管直径标准临床症状是MeVO定义的重要组成部分,NIHSS评分≥5分或存在致残性卒中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
临床医生应综合考虑血管解剖和临床症状,以确定是否采取血管内治疗等干预措施。02临床症状与功能评估未来MeVO的定义可能进一步基于形态学特征(血管解剖、直径)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多维界定。
这种多维定义可能优于单纯的解剖学定义,有助于更精准地识别和治疗MeVO患者。03多维定义的发展趋势中等血管闭塞的定义
发病率与分布MeVO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中占25%~40%,是常见的卒中亚型。
MeVO可以是原发于中等血管的闭塞,也可以是继发于大血管闭塞(LVO)血管内治疗导致的远端栓塞。01预后与致残率尽管MeVO的脑缺血范围相对较小,但其致残率和致死率仍然较高,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
继发性MeVO患者的结局更差,常合并更大的梗死灶以及更为严重的临床症状。02继发性MeVO的特点继发性MeVO可分为自发性继发MeVO和治疗后继发MeVO,其发生率在LVO患者中约为14%。
继发性MeVO常继发于LVO血管内治疗,术者易忽略MeVO的发生,导致治疗延迟。03中等血管闭塞的流行病学
02中等血管闭塞的诊断方法
常规的MRA和CTA对诊断LVO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MeVO的诊断存在较高的漏诊率。
在最初的CTA检查中,多达82.4%的MeVO被漏诊,主要是由于动脉直径的减小和分支解剖结构的多样性。CTA与MRA的局限性01CTP可以作为可靠的MeVO辅助成像工具,其上显示楔形区域低灌注提示相应血管闭塞。
局部Tmax延迟对诊断MeVO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即使是没有诊断经验的医师也能准确、快速地解释Tmax的结果。CTP与Tmax的应用02脑血管造影仍是诊断MeVO的“金标准”,如中心条件允许,对存在低灌注的可疑MeVO患者可直接行脑血管造影进行诊断。
直接至导管室行脑血管造影的方案对救治时间和预后的影响均优于常规影像筛查。脑血管造影的“金标准”地位03影像学诊断技术
多模式影像结合人工智能血管内治疗术前应用多模式CTA及结合人工智能自动CTP中低灌注分布区域的方法可降低MeVO的漏诊率。
这种多模式影像结合人工智能的诊断策略有助于提高MeVO的诊断准确性。诊断流程的优化对于可疑MeVO的患者,推荐采用规范化诊疗策略流程,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症状评估。
优化的诊断流程可以缩短诊断时间,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诊断中的注意事项临床医生在诊断MeVO时应注意避免漏诊和误诊,特别是在LVO血管内治疗后可能出现的继发性MeVO。
对于影像学检查结果不明确的患者,应考虑进一步的诊断手段,如脑血管造影。诊断流程与策略
03中等血管闭塞的静脉/动脉溶栓治疗
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是AIS治疗的基础,发病时间窗内的MeVO患者应积极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静脉溶栓对MeVO有较LVO更高的血管再通率,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通过单纯的静脉溶栓获得血管再通。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目前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包括替奈普酶、瑞替普酶、重组人尿激酶原等。
这些药物经过国内科研团队优化生产工艺后,使用更便捷、价格更低。静脉溶栓的药物选择尽管静脉溶栓对MeVO有较LVO更高的血管再通率,但也仅有1/4~1/2的患者能通过单纯的静脉溶栓获得血管再通。
在血栓负荷较大时,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静脉溶栓的基础地位
动脉溶栓治疗MeVO所致A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关于MeVO动脉溶栓的报道较少,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数据。动脉溶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动脉溶栓治疗MeVO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介入团队和设备。
临床医生在考虑动脉溶栓时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风险。动脉溶栓的技术要求未来需要更多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来探索动脉溶栓在MeVO治疗中的作用。
研究方向包括不同溶栓药物的比较、溶栓时间窗的延长等。动脉溶栓的未来研究方向动脉溶栓的探索与挑战
01对于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的MeVO患者,应严密观察其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
神经功能缺损的加重可能提示血管再通失败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