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手部湿疹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解读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10.59 MB
总页数:2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1.81千字
文档摘要

中国手部湿疹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解读XXX2025.5

目录CONTEN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分类严重度评分预防与治疗03诊断及鉴别诊断

病因及发病机制01

手部接触金属制品(镍、铬、钴)、天然橡胶、芳香剂、食物蛋白等可引发手部湿疹,如厨师接触生肉易发病。接触性变应原通过Ⅳ型超敏反应诱发手部湿疹,释放炎症因子,破坏皮肤屏障,导致皮肤损伤。接触性变应原外源性因素

特应性体质患者常有哮喘、花粉症或特应性皮炎病史,皮肤屏障功能先天不足,易患手部湿疹。该体质患者皮肤中丝聚蛋白基因突变,角质层脂质及神经酰胺含量下降,皮肤保水能力差,易受外界刺激。特应性体质内源性因素

外伤、长期摩擦、瘙痒抓挠等机械损伤可直接破坏皮肤完整性,降低皮肤防御能力,诱发手部湿疹。摩擦抓挠0102机械损伤后皮肤修复能力下降,外界刺激物、致敏物及病原体更易侵入,形成恶性循环。机械损伤

临床表现及分类02

病程≤3个月或1年内发作≤1次,多由短期内接触刺激物或变应原引起,皮损以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糜烂、渗出为主,瘙痒或疼痛明显。急性期患者常因接触强刺激物如酸、碱、有机溶剂等发病,皮损发展迅速,若处理不当易转为慢性。急性手部湿疹根据病程分类

外源性手部湿疹包括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接触性荨麻疹/蛋白接触性皮炎,症状与接触物密切相关,如长期接触肥皂、洗涤剂的家庭主妇易患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外源性手部湿疹发病与接触物的性质、浓度、接触时间和频率有关,斑贴试验可辅助诊断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根据病因分类

患者多有特应性体质,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易受外界刺激而发病,皮损多为红斑、丘疹、鳞屑、苔藓样变,常反复发作。0102内源性手部湿疹发病与患者自身的免疫状态、激素水平、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治疗难度较大。特应性手部湿疹内源性手部湿疹

诊断及鉴别诊断03

建议对所有手部湿疹患者做斑贴试验,可明确潜在的致敏因素,除常用筛查项目外,还应针对患者日常接触的可疑物进行检查。斑贴试验结果应在第2~3天及第5~7天进行评估,阳性结果可作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诊断依据,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特定变应原。斑贴试验辅助检查

手部湿疹与手癣症状相似,但手癣通常起于单侧手的某一部位,逐渐扩大,常见水疱鳞屑型,真菌检查阳性可确诊手癣。手部湿疹皮损多为红斑、丘疹、水疱、结痂、苔藓样变等,皮肤表面干燥粗糙,真菌检查阴性。与手癣鉴别鉴别诊断

推荐根据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建立手部湿疹病因学分型诊断,明确病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诊断时需注意询问职业、发病时间、可疑变应原接触史、加重或缓解因素等,结合严重度评分评估病情。病因学分型诊断诊断流程

严重度评分04

手部湿疹严重指数(HECSI)皮损包括红斑、丘疹、水疱、皲裂、鳞屑、水肿,每个部位总分为各皮损评分之和,双手整体病变范围按受累面积评分,总HECSI评分为每个部位总分与病变范围的乘积之和。HECSI评分将每只手分为指尖、手指(指尖以外)、手掌、手背及腕部,无皮损改变、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0、1、2、3分。评分标准

根据HECSI评分将手部湿疹分为轻度(0~11分)、中度(12~27分)和重度(≥28分),不同严重程度的手部湿疹治疗方案有所不同。01轻度手部湿疹以局部外用药物治疗为主,中重度患者可联合系统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等。02轻中重度划分分级标准

预防与治疗05

0102预防重点是避免接触刺激物/变应原,高风险人群如美发师、建筑工人、厨师等需在工作中合理使用手套及润肤剂。患者应重视长期润肤的重要性,每天工作结束后以及睡前多次使用润肤剂,保持皮肤湿润,减少手部湿疹复发。手部皮肤保护预防及基础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是手部湿疹的一线治疗用药,根据皮损的性质和部位选择合适强度的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应尽可能短。对于轻中度手部湿疹选择局部外用中/强效糖皮质激素2~4周,重度患者可选择强效糖皮质激素4~8周或超强效糖皮质激素2周治疗。外用糖皮质激素局部药物治疗

紫外线治疗皮肤浅层X线放射治疗可以作为慢性顽固性手部湿疹的二线治疗方法,对角化过度型手部湿疹有较好疗效。紫外线治疗适用于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中重度顽固性复发性慢性手部湿疹,优先选择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和中高剂量长波紫外线1(UVA1)。物理治疗

谢谢大家主讲人:XXX2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