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淹溺性心脏停搏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10.52 M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2.68千字
文档摘要

中国淹溺性心脏停搏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解读主讲人:XXX2025.5

CONTENT目溺性心脏停搏的定义与现状淹溺性心脏停搏的病理生理机制淹溺性心脏停搏的急救流程淹溺性心脏停搏的特殊处理05淹溺性心脏停搏的预防与教育

淹溺性心脏停搏的定义与现状01

淹溺是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淹溺性心脏停搏是其最严重的临床过程,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发生呼吸停止和(或)心搏停止。淹溺性心脏停搏通常由严重缺氧引起,导致心脏骤停,其发生突然、抢救困难、病死率高。淹溺与淹溺性心脏停搏的关系淹溺性心脏停搏的定义

淹溺死亡人数与占比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000人因淹溺死亡,淹溺事故已成为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头号杀手。

淹溺死亡人数占意外伤害死亡人数的比例较高,凸显了淹溺性心脏停搏问题的严重性。儿童淹溺性心脏停搏情况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平均每年有近3万名儿童死于淹溺,儿童淹溺性心脏停搏的发生率高。

儿童因身体机能和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在淹溺后更容易发生心脏停搏。我国淹溺性心脏停搏的现状

淹溺性心脏停搏的病理生理机制02

呼吸与屏气反应当患者被水淹没时,起初会屏住呼吸,反复吞水,随着屏气的进行,会出现缺氧和高碳酸血症。

喉痉挛反射可能会暂时防止水进入肺内,但最终这些反射会减弱,水被吸入肺内。缺氧与心脏骤停无论肺内水量多少,亦或是吸入海水还是淡水,临床上的共同点是缺氧,缺氧可导致心搏骤停。

很多淹溺患者在心搏骤停前可因低氧出现严重的心动过缓,此时通过给予有效的通气以纠正低氧血症至关重要。淹溺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淡水淹溺后,淡水渗透压低于肺毛细血管内血浆的渗透压,水向肺毛细血管内转移,最终导致血容量升高。

海水淹溺后,肺泡内高渗液体使肺毛细血管内的水分向肺泡移动,导致血容量降低。淡水淹溺与海水淹溺淹溺可分为淹没和浸泡,淹没指面部位于水平面以下或受到水的覆盖,数分钟后即可出现窒息与心脏骤停。

浸泡是指头部露出于水平面之上,大多数情况下是借助于救生衣时的表现,气道是开放的。浸泡与淹没不同类型淹溺的生理差异

淹溺性心脏停搏的急救流程03

开放气道无反应的溺水者被移出水中后,应立即清理口鼻内的泥沙水草,但不需试图清除吸入气道中的水分而延误心肺复苏。

可采用仰头提颏法或托颌法开放气道,确保气道通畅。人工呼吸如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呼吸,应给予2~5次能见到胸廓抬起的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s,确保能看到胸廓有效的起伏运动。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或高压力氧气供给,保证患者氧合需要。胸外按压如果溺水者对初次通气无反应,应置其于硬平面上开始胸外按压,按压与通气比遵循30:2。

注意提高胸外按压的质量,如有可能,尽量让体力充沛的人员实施胸外按压。现场急救的关键步骤

对尚有自主呼吸的淹溺者,最好采用带有储氧气囊的非再呼吸型面罩给予10-15L/min高流量吸氧。

如果氧疗无效,出现意识水平下降或发生心搏骤停,则考虑早期气管插管并给予正压通气。01气道管理与通气支持部分淹溺患者的大动脉搏动极其微弱,脉搏检查对于心脏骤停的判断通常不可靠,可借助监护设备如心电图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如果淹溺者处于心脏骤停,遵循高级生命支持标准流程抢救,若出现室颤则立即除颤。02循环支持与除颤高级生命支持的介入

淹溺者肺部主要的病理生理进程是肺表面活性物质被冲洗且功能紊乱,导致肺泡塌陷、肺不张和肺内分流。

有报道体外膜肺氧和技术(ECMO)对于难治性低氧血症患者有一定效果,但生存率仍然很低。肺损伤的处理大多数淹溺患者的循环会在充分给氧、快速晶体注入,恢复正常体温之后变得稳定。

当考虑伴有心功能不全时,液体复苏不能稳定循环时,超声心动结果可指导临床决定如何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和缩血管药物。循环系统的维护神经预后主要取决于缺氧的时间,早期积极进行评估和治疗神经功能恶化。

处于严重低体温的淹溺病人在早期复苏时需实施积极的复温措施,但自主呼吸和循环恢复后,可能受益于主动性的诱导低温。神经预后的评估复苏后生命支持

淹溺性心脏停搏的特殊处理04

01对于呼吸停止者,尽早开始人工呼吸可增加复苏成功率,专业救生人员可在漂浮救援设施的支持下实施水中通气。

不建议非专业救生人员在水中为淹溺者进行人工呼吸,因为水中环境复杂,操作难度大。水中人工呼吸的适用条件02水中复苏应该是在患者无法被迅速转移上岸时应用,且必须由经过水中复苏培训的人员在安全情况下使用。

迅速把患者从水中脱离是最优先的考虑,水中按压通常由于深度不够而无效。水中复苏的注意事项水中人工呼吸与水中复苏

低温对神经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长时间淹没于冰水或温水被成功复苏且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案例偶有报道。

但低温也会影响药物代谢和血液循环,需要在复苏过程中综合考虑。0102低体温对复苏的影响一旦将患者救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