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淹溺性心脏停搏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16.05 MB
总页数:4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5.86千字
文档摘要

中国淹溺性心脏停搏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解读202X汇报人:XXX2025.5溺与淹溺性心脏停搏的定义及现状淹溺性心脏停搏的心肺复苏流程淹溺性心脏停搏的特殊情况处理淹溺性心脏停搏的复苏后处理02淹溺的病理生理机制04淹溺性心脏停搏的高级生命支持06淹溺的预防与教育08淹溺性心脏停搏的预后评估09淹溺性心脏停搏的终止复苏标准目录CONTENT10淹溺性心脏停搏的最新研究进展

淹溺与淹溺性心脏停搏的定义及现状01202X

淹溺的定义淹溺的分类淹溺性心脏停搏的定义淹溺性心脏停搏是淹溺最严重的临床过程,指人淹没于液体介质中,发生呼吸停止和(或)心搏停止的急症。

其特点是发生突然、抢救困难、病死率高,常于游泳、船只沉没、潜水、意外及自杀等情况下发生。淹没指面部位于水平面以下或被水覆盖,数分钟后可致窒息与心脏骤停。

浸泡是头部露出水面,多借助救生衣,气道多开放,但也可因水花溅脸或意识丧失脸部下垂而误吸。淹溺是指人淹没或浸润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过程,包括淹没和浸泡两种情况。

淹溺并非时间上某一点的概念,其核心是气道入口形成液/气界面,阻止进一步呼吸。淹溺的定义与分类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72000人死于淹溺,每天每小时有40人因淹溺丧命。

在美国,每年约有4000人因淹溺死亡,其中1-4岁儿童死亡率最高。我国每年约有57000人因淹溺死亡,淹溺已成为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头号杀手。

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平均每年有近3万名儿童死于淹溺。儿童是淹溺的高危人群,尤其是1-4岁儿童。

男性淹溺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是女性的2倍和5倍。全球淹溺现状我国淹溺现状淹溺的高危人群淹溺的现状

淹溺性心脏停搏一旦发生,抢救困难,病死率极高。

出水后出现呼吸、心搏停止的患者,病死率高达93%。病死率高淹溺患者的预后与淹溺时间呈正相关,淹溺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淹溺后出现急性肺水肿、低血压等严重症状的患者,病死率显著增加。预后差淹溺性心脏停搏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加强预防措施和提高急救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可预防性淹溺性心脏停搏的严重性

淹溺的病理生理机制02202X

初始屏气淹溺者最初会屏住呼吸,反复吞水,随着屏气时间延长,出现缺氧和高碳酸血症。

喉痉挛反射可能暂时防止水进入肺内,但最终反射减弱,水被吸入肺内。水的吸入无论吸入海水还是淡水,临床上共同点是缺氧,肺内少量水分即可引起严重缺氧。

吸入150mL液体(2.2mL/kg)就足以引起机体严重缺氧症状。心脏骤停严重缺氧导致心脏骤停,此时逆转缺氧至关重要,部分患者仅靠通气即可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010302缺氧的形成

淹溺患者常出现低体温,水的导热性是空气的26倍,人体在水中散热快。

冰水淹溺可延长复苏时间窗,但长时间淹没于温水或冰水中被成功复苏的案例较少。低体温的形成对于淹溺后低体温患者,应积极复温,但复温速度应控制在0.25℃-0.5℃/小时。低体温的处理低温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可降低细胞代谢,减少能量消耗,延缓细胞损伤。

淹溺后低体温患者在复苏后可能受益于主动性的诱导低温,核心温度保持32℃-36℃之间至少24小时。低体温的保护作用低体温的影响

神经预后主要取决于缺氧时间,淹溺后尝试使用巴比妥类、颅内压监测、类固醇激素等均未发现可改善患者预后。

早期积极进行评估和治疗神经功能恶化,目标是实现正常血糖值、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避免增加大脑新陈代谢。神经系统损伤循环系统变化淹溺患者循环系统在充分给氧、快速晶体注入、恢复正常体温后多能稳定。

早期发生的心功能障碍可加重肺水肿症状,液体复苏不能稳定循环时,超声心动结果可指导临床用药。肺部损伤淹溺者肺部主要病理生理进程是肺表面活性物质被冲洗且功能紊乱,导致肺泡塌陷、肺不张和肺内分流。

淹溺后肺炎较为常见,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无明显临床益处。其他病理生理变化

淹溺性心脏停搏的心肺复苏流程03202X

触摸颈动脉判断脉搏,观察胸廓起伏和口鼻呼吸判断呼吸,时间控制在5-10秒。判断呼吸与脉搏解开患者上衣及腰带,暴露胸部,检查并清理口鼻腔异物,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托举下颌法开放气道。开放气道判断患者意识,轻拍双肩并呼喊,确认无意识后立即呼叫他人帮忙拨打120并取得AED。判断意识与呼叫援助基础生命支持

捏住患者鼻孔,口对口成密封状,缓慢吹气,使胸廓隆起,吹完离开口部,松开鼻孔,胸部下降后再次吹气,每次吹气时间大于1秒,重复2-5次。人工呼吸的步骤吹气压力不宜过大,以免造成胃膨胀和返流,训练有素者可实施环状软骨压迫以降低胃胀气并增强通气效力。人工呼吸的注意事项淹溺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缺氧,人工呼吸是纠正缺氧的关键措施,早期有效的人工呼吸可显著提高复苏成功率。人工呼吸的重要性人工呼吸

01按压位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