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缓控释制剂及临床合理应用(分类、原理、质量评价及注意事项).pptx
文件大小:1.84 MB
总页数:9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1.12万字
文档摘要

缓控释制剂及临床合理应用

目录CONTENTS质量评价04临床应用注意问题概述02分类及释药原理0103

01概述

剂型发展历史与现状 简单加工(膏丹丸散等剂型,手工或半手工) 机械化、自动化(片剂、胶囊剂与气雾剂等普通剂型) 缓、控释给药系统 靶向给药系统 智能给药系统4

缓控释制剂与普通制剂的比较5

缓控释制剂的定义缓释制剂用药后能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目的的制剂。特征:药物释放主要是一级速度过程,缓慢的非恒速释放。6

缓控释制剂的定义控释制剂药物能在预定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范围内的制剂。特征:药物释放主要是零级速度过程,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7

缓控释制剂的定义迟释制剂给药后不立即释放药物的制剂。肠溶制剂:酸性介质中2h内不释放或几乎不释放药物,而在要求的时间内,于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大部分或全部释放药物的制剂;结肠定位制剂:在胃肠道上部(酸性介质与pH6.8PBS)基本不释放、在结肠内(pH7.5~8.0PBS)大部分释放的制剂;脉冲制剂:口服后不立即释放药物,而在某种条件下一次或多次突然释放药物的制剂。8

缓控释制剂的特点优点 减少给药次数,增加病人服药的依从性。 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避免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 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给药总剂量,降低胃肠道刺激。9

缓控释制剂的特点缺点 剂量调节灵活性低,如遇特殊情况不能立即停止治疗 给药方案不能灵活调节 处方成本高,生产工艺复杂,大生产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特别是膜控型) 起效慢,“突释”风险增加10

缓控释制剂的特点不适宜制成缓控释制剂的药物 剂量大(>1g) 半衰期很短(<1h)、半衰期很长(>24h) 某些浓度依赖性药物11

02分类及释药原理

缓控释制剂的类型一、骨架型:不溶性骨架缓控释系统、溶蚀性骨架缓控释系统、水凝胶骨架型缓控释系统二、膜控型:微孔膜型缓控释系统、肠溶型缓控释系统三、渗透泵型:四、微粒型:五、定位型:口腔(颊)黏附片、胃内滞留型给药系统、结肠定位给药系统、脉冲释药系统13

骨架型(基质型)1、不溶性骨架2、溶蚀性骨架3、亲水凝胶骨架、14

1、不溶性骨架缓控释系统 骨架材料:聚乙烯、聚氧硅烷、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类等,处方中可加入电解质(如氧化钠、氧化钾或硫酸钠等)、糖类(如乳糖、果糖、蔗糖或甘露糖醇等)和亲水凝胶(如羟丙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钠或西黄蓍胶等)调节释药速率。 适合药物:水溶性药物,如吲哚美辛、茶碱等 工艺:直接压片或以丙酮、乙醇等作为润湿剂制软材后压片。15

举例:茶碱不溶性骨架型缓释片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其治疗窗狭窄(10~20ug/ml),且消除率和半衰期的个体差异大,普通片剂给药后血药浓度易出现“峰谷”现象,导致头痛、恶心、呕吐、眩晕、失眠、腹上部疼痛、发热、心跳加速、抽筋及过敏等副作用。茶碱长效片可减轻此问题。处方: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茶碱→压片16

释药原理:乙基纤维素在胃肠中不溶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逐渐溶解,使片剂内产生错综复杂的孔道,茶碱经孔道徐徐向胃肠液扩散。通过调节处方中乙基纤维素及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用量配比,进行体外溶出速率试验,筛出最佳处方。结果:茶碱长效片单剂量(300mg)给药→3.5时达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5mg/ml以上的血药浓度达到23小时;多剂量给药→3小时达有效血药浓度,次日达稳态血药浓度13.78±0.47mg/ml。17

工艺:将药物腊类材料混合后采用熔融法或溶媒蒸进行制蜡质骨架材料:蜂蜡蜡、硬脂酸丁酯、硬甘油硬脂酸酯、丙二醇-硬脂酸酯十八烷醇等。致孔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聚乙二醇、水溶性表面活性剂等2、溶蚀性骨架缓控释系统 组成:药物+蜡质骨架材料+致孔剂+其它辅料18

工艺1:熔融法-将甘油-硬脂酸酯在65℃水上熔融,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茶碱与微晶纤维素的混合物在继续搅拌下让体外溶出试验表明,两种工艺制备的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