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的作用阻断D2受体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作用体位性低血压口干、便秘、视力模糊阻断α受体阻断M受体结节漏斗通路黒质-纹状体通路中脑-皮质通路中脑-边缘系统通路催乳素增高,促性腺激素减少,促皮质激素减少,垂体生长激素减少锥体外系综合症:运动不能;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第31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其他吩噻嗪类药物药物抗精神病(mg/d)镇静锥外系降压作用氯丙嗪25~300++++++++(im)++(po)氟奋乃静2~20++++++三氟拉嗪5~20+++++奋乃静8~32++++++硫利达嗪150~300+++++++第32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硫杂蒽类氯普噻吨三.丁酰苯类氟哌啶醇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结构相似,有弱抗抑郁作用选择性阻断D2受体,抗精神病作用强第33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氯氮平—属苯二氮卓类特异性阻断中脑-皮质,中脑-边缘系统的5-HT、DA受体。几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粒细胞缺乏(检测血象)第34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氯丙嗪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碳酸锂抗躁狂症药发病机理:“单胺”学说----脑组织5-HT↓脑NA↑:躁狂--情绪高涨,联想敏捷,活动增多脑NA↓:抑郁--情绪低落,闷坐不语,自罪自责第35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碳酸锂(Lithiumcarbonate)抗躁狂作用:治疗量对正常人的精神行为影响小,可使躁狂症患者言语、行为恢复正常机制:(-)脑内NA及DA释放(+)摄取突触间隙NA浓度↓第36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临床应用1.躁狂症:急性、轻度躁狂。2.躁狂抑郁症: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至今仍是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和预防复发的首选药物3.精神分裂症的兴奋躁动状态:与抗精神病药合用有协同作用第37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不良反应1.轻度毒性症状:恶心,呕吐,细微震颤2.中枢症状:精神紊乱,反射亢进,共济失调,明显震颤,昏迷,死亡安全范围小治疗浓度:0.8-1.5mmol/L2mmol/L中毒Li+的理化性质与Na+类似中毒时输入NaCl可加速Li+的排泄第38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WHO统计,全世界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男5.8%,女9.5%),患者共达3.4亿WHO、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约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以自杀了结一生;中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其中8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抗抑郁药第39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典型症状(三主症)情绪低落、压抑、郁闷兴趣减退、愉快感缺失精力缺乏、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症的临床表现第40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无助:感觉孤立无援,别人帮助无济于事无望:对现在和未来都没有希望甚至绝望无价值:自己所作事情甚至存在对自己、他人和社会都毫无价值三无——无助、无望、无价值第41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自责:过分责备自己或夸大过失和错误自罪:毫无根据认为自己有严重过失或错误,甚至坚信犯了罪恶,对不起所有人,应受惩罚——赎罪自杀:自觉的以结束自己生命为目的的行为*三自症状——自责、自罪、自杀第42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单胺”学说----脑组织5-HT↓脑NA↓:抑郁--情绪低落、寡语、运动迟缓、丧失社会交往能力、自杀等发病机理第43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非选择性单胺再摄取抑制药-三环类抗抑郁药NA再摄取抑制药5-HT再摄取抑制药丙米嗪(imipramine,米帕明)地昔帕明(desipramine,去甲丙米嗪)氟西汀(amitriptyline,百忧解)抗抑郁药分类第44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环类抗抑郁药----丙米嗪imipramine1.中枢神经系统:正常人:安静、嗜睡、头晕、困倦抑郁病人:精神振奋,情绪高涨,机制: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NA)及5-羟色胺的再摄取2.植物神经系统:阻断M受体阿托品样作用3.心血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