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山西省医疗卫生行业人员薪酬政策研究.docx
文件大小:39.16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2.54千字
文档摘要

山西省医疗卫生行业人员薪酬政策研究

摘要:医疗行业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巨大的压力,但收入水平与工作压力不匹配的实际情况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落实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文章梳理了山西省医疗行业薪酬分配的相关政策,旨在通过政策梳理找出现行政策存在的不足,对进一步完善政策、切实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进行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6-250-02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基于以上诉求,笔者对山西省内医疗行业人员现行的收入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旨在反映当前医疗卫生行业收入分配政策存在不足,为上级部门在医疗行业中实施薪酬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医疗行业人员收入分配提供参考依据。

二、医疗卫生行业人员薪酬筹资渠道

山西省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办医主体、管理部门、功能定位的不同可划分为多个类别,各类机构还因财政投入的比重不同筹资渠道和额度也有较大的差异。

(一)基于财政拨款的分类

按照有无财政投入,医疗卫生机构可分为政府办医和社会办医两大主体。

对于政府办医的主体来说,无论归属于哪个部门,都有财政补助予以支持。根据财政补偿力度的大小,这些单位可分为一类公益事业单位和二类公益事业单位,其中一类公益事业单位由财政全额拨款,二类公益事业单位财政实行差额拨款。对于一类公益事业单位,单位人员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执行管理,人员经费全部由财政负担。二类公益事业单位人员收入,主要由单位经营收入承担,财政拨款仅用于运营费用的弥补。

社会办医没有财政补偿,主要分为企业办医和个人办医两大类别。企业办医多为省内传统工业企业的原自有医院,山西省大部分企业医院现已转为政府主办医院,仅少数企业保留了自有医院,其人员经费由企业确定相关标准后发放;个人办医主要包括私立医院和诊所,其薪酬发放标准及水平均由组织自行确定。

(二)基于主管部门的分类

对于有财政补款的事业单位,根据主管部门不同,又可分为卫生行政部门和主管和其他部门主管两大类。卫生行政部门主管的机构分为医疗机构和卫生健康机构两类。卫生健康机构(非医疗)指各类与卫生健康相关的事业单位,包括出版社、研究所和公共卫生部门等。其与政府主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为一类公益事业单位,人员支出全部由财政负担。医疗机构主要包括各类二、三级医疗机构和由其他主体主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中三级医疗机构和其他主体主办的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支出由机构自行负担;二级医疗机构的人员支出由财政负担大部分。

其他主管部门主要指民政、教育厅、监狱等部门,补偿办法与卫生部门主管的机构相似,对于全额单位参照《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条例》管理,差额单位也是由财政补偿一部分运营费用,人员费用由机构自行解决。

与以上机构相比,村卫生室是较为特殊的存在。业务上村卫生室归乡镇卫生院管理,但其主要工作人员—乡村医生并不属于医务人员,其身份还是农民,其收入补偿主要来源于政府服务购买。为保障乡村医生的利益,山西省采取两类措施予以保障:一是全面建立以政府补助为主导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政策,目的是保证乡村医生在退出后的基本生活,这一措施使得山西省成为在全国较早建立乡村医生在岗和退出“双轨”补助政策省份之一。二是鼓励各地市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和乡村医生在医疗服务中发挥的作用出台个性化的补助方案,以稳定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表1列出了山西省各地市对乡村医生的补助情况。可以看到,山西省11个地市中有5个地市另行出台了对乡村医生的补助措施,其余6个地市仍以省级服务购买的补贴标准为依据。在已出台补助政策的地市中,太原的补助标准较高,忻州、晋中、阳泉次之,长治的标准最低。

表2列出了山西省各地市乡村医生养老和退出的政策。可以看到,目前已有6个地市出台了相关政策,太原市和大同市的补贴标准较高,其余地市的标准起基础保障作用。仍有5个地市未出台个性化的乡村医生退出政策,提示在省内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的地市对于基层保障还存在较大的缺口。

三、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政策沿革

表3列举了山西省公立医院薪酬之大改革的政策沿革和主要内容,可以看到在政策层面提高医务人员收入的障碍已破除,问题在于数据显示,改革实施后山西省医疗行业的平均收入水平也仅为社会平均工资的1.19倍,并未达到改革所与其的3~5倍的效果,人员的积极性仍然不高。

四、存在问题及分析

通过对山西省各类医疗机构薪酬筹资制度和改革沿革的梳理,可以看到山西省医疗行业人员收入的筹资主要来源于财政和自筹两个渠道。其中,医院主要靠自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0%的人员经费来源于财政;乡村医生收入主要来源于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和各地财政的补助;卫生健康机构人员工资全部由财政负担。

从财政覆盖的广度来说,其投入不可谓不足,但具体到补助金额以及财政未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