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输血习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两次全血捐献血时间间隔是
A、男性三个月,女性四个月
B、四个月
C、三个月
D、六个月
E、男女无差别
正确答案:D
2.辐照血液的作用是()
A、使淋巴细胞失去活性
B、使红细胞失去活性
C、使中性粒细胞失去活性
D、使血小板失去活性
E、使凝血因子失去活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辐照血液主要是通过射线照射使淋巴细胞失去活性,以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而对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等一般无明显影响,所以答案选A。
3.新鲜冰冻血浆解冻后,最长保存时间为()
A、4小时
B、24小时
C、2小时
D、12小时
E、36小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新鲜冰冻血浆解冻后,应尽快输注,在2~6℃冰箱内最长保存时间为24小时。
4.细菌污染血液的主要原因和途径是
A、塑料血袋微小破损使细菌污染血液
B、采血者手指消毒不严,带菌
C、采血时皮肤深层的细菌随血流进入血袋污染血液
D、血液成分分离制备过程中没有严格实施无菌操作规程
E、塑料血袋质量出现问题本身带菌
正确答案:C
5.和悬浮红细胞相比,洗涤红细胞的特点是()
A、去除了白细胞,故不需要进行辐照
B、保存期较长
C、较容易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D、较适合于有输血过敏史的患者
E、临床应用范围广泛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洗涤红细胞去除了血浆、白细胞及大部分血小板,去除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所以较适合于有输血过敏史的患者。悬浮红细胞含有一定量血浆等成分,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不如洗涤红细胞适合有输血过敏史患者。选项A洗涤红细胞也需要辐照;选项B洗涤红细胞保存期较短;选项C悬浮红细胞更容易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选项E悬浮红细胞临床应用范围更广泛。
6.在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中,下列哪项是最有价值的()
A、患儿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
B、患儿血型鉴定
C、母体免疫血型抗体效价测定
D、患儿血清游离抗体试验
E、患儿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试验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中,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是最有价值的。因为它可以检测出患儿红细胞上结合的血型抗体,直接反映了导致溶血的免疫反应,对于明确诊断新生儿溶血病具有决定性意义。而血型鉴定主要是确定患儿血型;血清游离抗体试验可提示体内抗体情况,但不如抗体放散试验直接针对致敏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试验阳性仅表明红细胞已被抗体致敏,但不能明确是哪种抗体;母体免疫血型抗体效价测定主要用于评估胎儿患病风险,不能确诊患儿是否发病。
7.下列对献血后的生理恢复,说法错误的是()
A、血流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无明显影响
B、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比献血前有所降低
C、血容量的恢复约1-2小时
D、红细胞的恢复需120天,男性较快(4-5天)
E、白细胞、血小板受影响很小
正确答案:D
8.枸橡酸钠作为抗凝剂用于输血的主要优点是()
A、价格低
B、毒性小
C、用量少
D、普及易得
E、不溶血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枸橼酸钠毒性小,是其作为抗凝剂用于输血的主要优点之一。它通过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阻止血液凝固,同时对人体的毒性相对较低,能较为安全地实现抗凝效果以保证输血过程的顺利进行。普及易得、用量少、价格低不是其作为输血抗凝剂的主要优点,且说不溶血不太准确,主要是起抗凝作用防止血液凝固而非直接针对溶血方面,所以主要优点是毒性小。
9.关于引起过敏性输血反应的病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gA缺乏患者
B、过敏体质者
C、免疫球蛋白多聚体
D、被动获得性抗体
E、以上选项都是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过敏性输血反应的病因包括:IgA缺乏患者,此类患者可产生抗IgA抗体,当输入含有IgA的血液时可引发过敏反应;过敏体质者本身免疫系统较为敏感,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免疫球蛋白多聚体可作为变应原引发过敏;被动获得性抗体如受血者体内存在来自献血者的某些抗体等也可导致过敏。所以以上选项都是引起过敏性输血反应的病因。
10.辐照红细胞主要用于防止()
A、溶血反应
B、细菌污染反应
C、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D、D)
E、病毒传播
F、过敏反应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辐照红细胞主要是通过射线照射灭活其中的淋巴细胞,从而防止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溶血反应主要与血型不合等有关;细菌污染反应主要与血液保存等环节细菌污染有关;病毒传播可通过多种检测和处理手段降低风险,但不是辐照红细胞的主要作用;过敏反应主要与患者自身过敏体质等有关。
11.辐照红细胞的中心靶剂量通常为()
A、20Gy
B、25Gy
C、15Gy
D、10Gy
E、8Gy
正确答案:B
12.输血科及血库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A、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