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解读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10.43 MB
总页数:19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2.83千字
文档摘要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解读主讲人:XXX2025.5

指南制定背景与意义01CONTENTS目录重症卒中定义与诊断02重症卒中监护与管理03神经专科管理与治疗04并发症防治与康复护理05

指南制定背景与意义01

我国现有卒中患者超1700万例,高居全球首位,是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

重症卒中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卒中对我国疾病负担的影响重症卒中管理缺乏统一标准,临床实践差异大。

参考国际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实践,制定适合我国的重症卒中管理指南。重症卒中管理的现状与挑战基于2015年共识更新,纳入最新研究进展。

强调全程管理理念,注重重症与专科诊治结合,更贴合国内医疗资源和患者特点。指南的更新历程与创新点010302卒中疾病负担与重症卒中现状

重症卒中定义与诊断02

常起病急骤,以剧烈头痛、呕吐等为首发症状,病死率高,需紧急处理。

常使用Hunt-Hess量表、改良Fisher量表等进行分级,分级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幕上血肿≥30ml(丘脑出血≥10ml)或幕下血肿≥10ml(脑干出血≥5ml)。

血肿量和部位直接影响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常定义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15分)或意识障碍(GCS评分≤12分)。

这些指标可有效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重症脑梗死的定义重症脑出血的定义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义重症卒中的分类与定义

常伴有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等严重并发症,进一步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

早期识别和处理并发症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临床表现与并发症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特殊检查手段的应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可明确病变部位和范围。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监测脑血流频谱,协助评估颅高压、脑血管痉挛等情况。头颅CT是诊断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明确血肿范围、位置及有无脑疝等。

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至关重要,可帮助制定治疗方案。重症卒中的诊断要点

重症卒中监护与管理03

NCU的多学科协作模式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

多学科协作可显著降低重症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改善功能结局。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急性呼吸衰竭、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全身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等是入住标准。

结合患者生命体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进行评估,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入住NCU的标准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全程进行严密监测和管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神经功能监测等。

通过规范的管理流程,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NCU的管理流程与优势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CU)的作用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

生命体征的稳定是患者病情好转的基础,任何异常变化都需及时处理。神经功能监测通过NIHSS评分等评估神经功能变化,早期发现神经功能恶化,及时干预。

神经功能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影像学与电生理检查头颅CT、MRI、脑电图等检查有助于病情评估,多模式监测可更全面了解病情。

影像学检查可明确病变范围和程度,电生理检查可评估脑功能状态。010203重症卒中的监测与管理策略

气道管理体温管理血压管理应重视患者的气道管理,维持氧饱和度94%,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气道管理是重症卒中患者的基础治疗,可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热是预后不良因素,应积极寻找原因并降温,脑梗死患者体温超过38℃可采用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相结合。

目前缺乏证据支持低温疗法可改善重症卒中患者的预后,在充分评估和沟通后如需开展低温治疗可参照相关专家共识。重症卒中血压管理尚缺乏充分证据,应密切监测血压,个体化管理。

溶栓取栓患者应降至180/100mmHg,脑出血患者降压至130~140mmHg是安全的。重症管理的具体措施

神经专科管理与治疗04

静脉溶栓成功再灌注可降低脑水肿风险,预防危重症发生,溶栓是关键措施。

发病3h内溶栓指征不受NIHSS评分限制,4.5h内NIHSS评分25分患者需谨慎评估。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可个体化选择取栓治疗,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需进一步研究。

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有效恢复脑血流,改善患者预后。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是首选,心源性栓塞患者需个体化评估抗凝时机。

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可预防卒中复发,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重症脑梗死的治疗策略

脑出血的治疗要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外科治疗的时机与指征控制血压可减少血肿扩大,改善预后,血压管理是脑出血治疗的重要环节。

应密切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脑血管造影是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明确病因后可进行针对性治疗。

使用尼莫地平可预防脑血管痉挛,降低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