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治
专家共识解读
主讲人:XXX2025.5
0102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与诊断
0304
CONTENTS治疗策略预防与控制
05
未来研究方向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
病原学特征
病毒结构与分类病毒传播机制病毒致病机制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是其病毒感染后,首先攻击淋巴结内的淋
(SFTSV)是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主要宿主和传播媒介。巴细胞,导致淋巴结肿大及坏死性淋
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病毒可在蜱体内长期存活,通过蜱的巴结炎。
该病毒具有多节段基因组,编码多种唾液进入人体,引发感染。随后病毒进入体循环,诱发病毒血症,
结构和非结构蛋白,其中Gn糖蛋白激活免疫细胞,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和
是其关键抗原。剧烈炎症反应综合征。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发热期极期恢复期
患者起病急,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病程第4~8天进入极期,患者病情加经过积极治疗,多数患者在发病2周
可达39℃以上,常伴有畏寒、寒战、重,可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如肝功左右进入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症
头痛、肌痛等症状。能异常、心肌损伤、肾功能不全等。状缓解。
此期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部分患者可出现神志障碍、出血倾向,血常规检查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肝
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血常规检查严重者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功能等各项指标逐渐好转,但少数患
可见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DIC)。者可遗留乏力、头晕等后遗症。
诊断要点
0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贫血。
血生化: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升高,提示多脏器受损。
病原学检测:核酸检测可检测SFTSVRNA,血清学检测可检测特异性抗体,是确诊的关键。
02.影像学检查
胸部CT:可发现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肺间质改变。
腹部CT:可显示肝脾肿大、腹膜后淋巴结增大等。
03.临床诊断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