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三章 GNSS 系统组成与信号结构-3.1 GNSS 系统组成 3.2 GNSS 测距码 3.3 GNSS 信号结构-1740153860711.pptx
文件大小:205.19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2.98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三章GNSS系统组成与信号结构3.1GNSS系统组成3.2GNSS测距码3.3GNSS信号结构

第三章GNSS系统组成与信号结构3.2GNSS测距码主要内容:

测距码

GPS测距码

GPS测距基本原理

2025/5/2031、测距码信号1.1码的概念及其产生1)码的基本概念码——表达不同信息的二进制数及其组合。(波形与序列见下一幻灯片。)码元——一位二进制数叫一个码元。编码——用二进制数表示信息的过程。信息量——某种事物有2r种类型,可用r位二进制数表示,即含有r比特的信息量。信息的传输速度——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码元宽度——传输一个码元所用时间。码元、信息的传播速度、码元宽度三概念应牢固掌握!

2025/5/204

符号与波形名称二进制序列符号序列1110信号电位-1-1-11信号波形

2025/5/205模二加法:码序列——将r比特的二进制数看作是由0、1组成的序列。2)随机码在一个码序列中,0和1出现的概率相等,而某一码元是0或是1却是随机的,事先无法确定的,这样的码序列叫随机码。随机码特点:非周期性序列;自相关性好;无法复制。自相关性用自相关系数表示,自相关系数——将U(t)平移k个码元,平移后与平移前两序列相同码元个数A,相异个数B,(A-B)/(A+B)叫自相关系数,用R(t)表示。自相关性好——原码与复制码对齐R(t)=1,不对齐≈0。

2025/5/206模二加法:自相关系数:1110100111010011101001110100R(t)=(3-4)/7=-1/7。1110100111010011101001110101R(t)=(3-4)/7=-1/7

2025/5/2073)噪声码信号强度远低于噪声强度的信号码。优点:耗能少;隐蔽性好。4)伪随机噪声码及其产生伪随机码——有良好的自相关性且按周期重复出现的二进制码。产生:多级反馈移位寄存器;也可用程序产生。111100010011010111100010011010

2025/5/2082、GPS的测距码2.1C/A码两个10级移位寄存器产生两个伪随机码G1、G2。G2平移1~1023码元,得1023个新码,与G1模二相加。不同卫星用不同码。钟频:1.023MHz;码元宽度:0.97752μs,码长:210-1=1023bit,周期:0.97752μs×1023=1ms,测尺长度,300km,测时精度:0.97752μs/100=0.0097752μs,测距精度:299792458m/s×9.7752×10-9=2.93m。

2025/5/209C/A码有如下2个特点:(1)C/A码的码长很短,易于捕获。在GPS导航和定位中,为了捕获C/A码以测定卫星信号传播的时延,通常需要对C/A码逐个进行搜索。因为C/A码总共只有1023个码元,所以若以每秒50码元的速度搜索,只需要约20.5s便可完成。由于C/A码易于捕获,而且通过捕获的C/A码所提供的信息,又可以方便地捕获P码,所以通常C/A码也称为捕获码。(2)C/A码的码元宽度较大。假设两个序列的码元对齐误差为码元宽度的1/10~1/100,则这时相应的测距误差可达29.3~2.9m。由于其精度较低,所以C/A码也称为粗码。所以,C/A码的原意就是粗捕获码(CoarseAcguisitonCode)。

2025/5/20102.2P码4个12级移位寄存器,每个移位寄存器产生的伪随机码的码长为:212-1=4095bit,设4个码为:A,B,C,D;将其组合成复杂的复合码,如:ADDBACAADCBA等。钟频: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