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通用工艺守则
目录
TOC\o1-3\h\u254421范围 3
7314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250223焊前 3
143214定位焊 4
72655焊接 4
290366焊后 5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为保证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的质量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阀门制造中采用手工电弧焊、钨极氩弧焊、埋弧焊工艺的奥氏体不锈钢焊接。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24
焊缝符号表示法
GB/T
985.1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GB/T
985.2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GB/T
983
不锈钢焊条
GB/T
14957
熔化焊用钢丝
GB/T
14958
气体保护焊用钢丝
GB/T
17854
埋弧焊用不锈钢焊丝和焊剂
JB/T
7949
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
STD/TT102.3石油、石油化工和有关工业用阀门焊缝(及堆焊)返修规程ASMESFA-5.4手工电弧焊用不锈钢焊条标准
ASMESFA-5.9不锈钢光焊丝和填充丝标准
焊前
焊接坡口加工的基本形式与尺寸应符合GB/T324、GB/T985标准与焊接工艺卡的规定。
焊前应将坡口及其周围20~30mm范围内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清除水、锈、油污等各种污染物质。
不锈钢裸焊丝表面应无水、锈、油污等各种污染物质。
采用手工电弧焊焊工件,应在工件坡口两侧近50mm的范围内采取防护措施,以避免飞溅金属损伤工件表面。
根据母材及采用的焊接方法在GB/T983、GB/T14957、GB/T14958、GB/T17854、ASMESFA-5.4及ASMESFA-5.9选择焊材。
焊条、焊剂按说明书进行烘烤、保温。使用的焊条应放入保温筒(保温筒为预热状态)内,取用焊条、焊丝时避免受到污染,用剩焊材归还焊条室。
待焊件不应再受到影响焊件质量的污染和影响其几何形状及尺寸的外力。
定位焊
按图样及工艺要求将零件装配成形,并定位焊。定位焊所用焊材应与正式焊接时所用焊材材质相同,但所选用焊材规格可比正式焊接时细,电流选择可比正常值高约10%。
定位焊时对于不受外力拘束的小尺寸结构可用氩弧焊自熔定位。定位焊长度5~
30mm,间距20~30mm,起点和结尾应平缓(产品只要求定位焊的焊缝应符合图样要求)。避免在焊缝交叉处和焊缝方向急剧变化处定位焊。
对于不开坡口的对接接头,定位焊应尽量低而平,对坡口内及角焊缝处的定位焊厚度应小于坡口深度的1/2或焊角高度的2/3。
对装配成型,定位焊后的焊件进行几何形状、尺寸、坡口及清洁度的检查。
焊接
根据焊件大小、厚度、坡口形状、焊接位置等因素合理选择焊材规格,相应的规范
参数应按产品的工艺文件要求执行。
不锈钢焊接规范参数原则上采用小电流、快焊速、短弧焊、窄焊道、多层多道焊,电源采用直流反极性接法。
对于要放在工作台上操作的焊件,工作台上应铺设紫铜垫板或不锈钢垫板,且表面应清洁无污染。不锈钢产品不应与碳钢件直接接触。
碳钢制的接地线不能直接搁置于被焊工件上,以免焊接过程中产生火花;铜制接地线应与工件接触良好。
电弧引燃应在引弧板上或坡口处进行,严禁在焊件表面任意引弧。
多层焊时,每焊完一层应彻底清除熔渣,并认真检查无缺陷,待工件冷却至1500C以下方可继续施焊。相叠焊道起讫处应错开一定距离,焊道衔接处应平缓过度。
环形焊缝需使终点与起点重叠15~30mm。
接触介质的焊缝应尽可能放在最后进行焊接。
5.5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JB/T7949的规定或产品图样要求。
焊后
清理焊渣、飞溅物,自检外观,修补缺陷。清理工具须采用不锈钢或铜制的锤及刷子。
在规定部位打上钢号,待检。
焊工应自觉接受检验人员的检查。对于不合格的焊接接头,允许返修,工艺按STD/TT
0102.3规定,但返修焊前必须将影响质量的焊接缺陷彻底清除,返修次数限二次。
6.5焊接结束,整理打扫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