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6章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构成车站45课件.ppt
文件大小:16.54 M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2.25千字
文档摘要

第6章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构成—车站第6章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构成—车站【问题导入】现代有轨电车采用开放性的道路路面布线,其运行效率受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等常规城市交通元素的制约。因此,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车站应当合理利用路面资源,协调有轨电车车道与社会车辆车道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现代有轨电车与其他车辆的冲突,保证乘客和过街行人通过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从而实现道路车辆的有序和顺畅运行。【学习目标】1.能掌握现代有轨电车系统车站布置形式。2.能掌握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近端车站的特点。3.能分析现代有轨电车系统车站站台形式的分类。1.2车站的设置标准1.一般规定1)车站应以地面站为主,地下和高架站为辅。并根据线路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道路交通等合理选择车站站台形式。2)地下车站应满足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地面和高架站满足本规定外,还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国家、本市的相关规定。3)车站站位应与城市用地规划和地面交通规划相互协调。站址应选在客流量大、便于乘客乘降的地方。处于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不同线路交点上的车站,应结合周围环境特点布置站位,既要方便轨道交通不同线路车站之间的换乘,又要方便与其他公交系统的换乘。4)车站规模应满足远期高峰小时预测客流集散量和运营的需要,还应满足事故发生时乘客紧急疏散的需要。1.2车站的设置标准5)换乘站应根据远期客流要求,工程分期实施的条件,近远期结合,合理选择车站形式、换乘方式及其规模,为乘客创造良好的换乘条件。6)车站围护结构应综合考虑遮雨雪、遮阳、通风、隔热以及日常的清洁维护。7)车站建筑设计应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建筑、道路和环境等之间的关系,与环境协调。8)车站应设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社会成员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无障碍设施。1.2车站的设置标准2.车站周边的要求车站的周边结合地面的主要客流点如公交站点、居民区、风景园林等场所,合理布置车站出入口。1)车站及独立设置的出入口与各类民用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规划、消防、人防、文保和环保等管理部门的要求。2)应根据车站所在位置周围的环境条件、城市规划部门对车站布局的要求,确定车站的位置。3)设置于机动车道中央的车站,当采用站台端部一侧作为乘客主要出入口时,出入口至路口或人行横道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5m。4)与轨道交通线路、地面公共交通线路等之间的换乘,可采用非付费区换乘,但应尽量缩短换乘距离,方便乘客换乘。1.2车站的设置标准5)含有混行系统的地面车站,采用侧式车站时,应尽量采用分离侧式车站,将两站台分别位于平交路口的两侧,减少列车停靠次数,提高全线旅行速度。6)设置于机动车道中央的车站,当采用站台端部一侧作为乘客主要出入口时,出入口至路口或人行横道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5m。7)中间站周边应根据需要在车站周边设置一定数量的自行车停车场。起终点站应结合整个城市交通规划,设置必要的P+R停车,方便乘客乘降。3.车站装修与导向1)车站内和车站外500m范围,应有统一的导向标志。2)地面及高架车站的灯具应节能、耐久、防尘、抗风,并便于维修更换和清洁保养。3)车站装修应采用防火、防潮、防腐、耐久、易清洁、安全的环保材料。并应便于施工与维修,构件宜标准化、模数化。地面材料应防滑。1.2车站的设置标准4)车站内的各种标识和广告,应有统一规格和造型,且应安装坚固、位置适当,并与车站建筑装修融为一体。标识系统的设置应优先于广告,如图6-14至图6-19所示。图6-14车站内停靠站标识图图6-15车站内目的地指示标识图1.2车站的设置标准图6-16车站内投币机与线路指示合并标识图图6-17车站内大件行李量度器标识图1.2车站的设置标准图6-18车站内付费入站刷卡机图图6-19车站内付费出站刷卡机图1.2车站的设置标准4.车站电子站牌车站电子站牌采用液晶屏或双基色LED电子屏,控制软件。站点名称用中、英文双语标识,向乘客提示本站点的站点名称。静态路网图、静态站台换乘图采用高清喷绘方式,展示主要内容包括:本站换乘信息、附近的主要道路、公交线路、景点、主要单位、医院等静态地理信息,同时标清当前站点所处的地理位置。站牌整体采用防水处理,内部配有排风换气设备,如图6-20、图6-21所示。1.2车站的设置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