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控转向系统构造原理与检修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任务名称:任务十线控转向系统构造原理与检修
?授课地点:XXX教室/实训室
?学时数:4学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线控转向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掌握英菲尼迪线控转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理解线控转向系统的控制原理及信号传递流程。
2.技能目标
?能够识别线控转向系统的关键部件和电路图。
?能够制定线控转向系统的故障检修计划。
?能够按照检修计划进行故障排查和修复。
3.职业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在检修过程中遵守安全规范。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思政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增强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追求精准、高效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内容
?理论部分:
10.1英菲尼迪线控转向系统构造原理
英菲尼迪线控转向系统由转向盘、转向柱、转向机、ECU电子控制单元、转向动作回馈器、离合器及自动防故障系统等组成。其中,前轮转向模块负责实现转向意图,主控制器处理信号并控制电机,转向盘模块传递驾驶员意图并提供路感反馈,自动防故障系统确保系统安全。
10.2英菲尼迪线控转向系统原理
驾驶员通过操纵转向盘传递转角和转矩信号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结合车辆状态信息处理后,输出激励信号给转向执行电机和路感反馈电机,实现车辆转向和路感模拟。线控转向系统具有反应速度快、过滤振动、提高安全性等特点,并能与驾驶模式选择和车道保持系统协同工作。
10.3线控转向系统检修
故障案例:一辆智能驾驶功能验证车,闲置后无法完成自检,转向系统无响应。
故障诊断:通过检查线控转向控制器、电源、通信线等,发现转向控制器至转向电机之间的通信线接头处有氧化物,形成虚接。
故障排除:清理接头处氧化物后,车辆自检成功,转向功能恢复。
故障分析:通信线虚接导致控制信号无法传递,造成转向无响应。
实践部分:
线控转向系统电路图的解读。
故障检修流程的模拟与实践,包括故障现象分析、故障排查、故障修复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操演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电路图、检修工具等。
五、教学步骤
第1学时:
1.引入课题,介绍线控转向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
2.讲授英菲尼迪线控转向系统的构造原理,包括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3.通过多媒体展示线控转向系统的构造图和电路图,帮助学生理解。
第2学时:
1.深入分析线控转向系统的控制原理及信号传递流程。
2.讨论线控转向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对比传统转向系统。
3.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对线控转向系统的看法和疑问。
第3学时:
1.讲解线控转向系统检修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通过案例分析,展示故障排查和修复的过程。
3.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检修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第4学时:
1.学生分组进行实操演示,展示检修成果。
2.教师点评,指出学生在检修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和实操评价任务。
六、实训环节
?学生分组进行线控转向系统检修实操训练,包括故障现象分析、电路图解读、故障排查和修复等。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七、教学资源
?教材:《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构造原理与检修》
?多媒体资源:线控转向系统构造图、电路图、检修视频等。
?实物资源:线控转向系统实物教具、检修工具等。
八、作业与评价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线控转向系统构造原理及检修的总结报告,包括学习心得、收获和体会等。
?实操评价:根据学生的实操表现,从故障排查能力、检修技能、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小组评价:鼓励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促进共同进步。
九、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实操评价和小组评价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线控转向系统构造原理及检修的掌握情况。
?教学改进建议: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成果,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
?学生反馈收集: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后续教学的改进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