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英语阅读课堂的实践探究
【摘要】“教—学—评”一体化是基于新课标实施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观察、提问、追问等方式,收集学生真实学习发生的证据,帮助学生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应将目标设计活动、实施和效果评价紧密联系,通过“追本溯源,逆向设计,确定目标;发掘文本,以评促学,发展思维;超越文本,文化融合,形成素养”,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三者有机融合统一,发展核心素养,实现课程育人。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阅读教学
“教—学—评”是一个完整教学活动的三个环节。“一体化”则是指这三个方面的融合统一。“教”以目标为导向,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是为了发展核心素养,与教的内容保持一致;“评”则是为了促教和促学。在传统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对语法和词汇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忽略思维发展和文化渗透,存在课堂评价方式单一,注重终结性评价;课堂评价用语机械化、形式化,盲目随意;课堂评价指向性不强,缺少对学生的针对性建议等现象,从而造成教、学、评之间的割裂。本文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7Chinesefestivals为例,探究如何将目标设计、活动实施和评价方式紧密联系,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英语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评的整体育人观念,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教”主要是聚焦英语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学科素质;“学”则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提升;“评”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展开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价,引导改进教学,不断提升学科教学质量。教是实施学和评的关键前提,学是教和评的核心及落脚点,评是连接教和学的贯穿环节。“教—学—评”一体化意味着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需要展示评价要求,在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评价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持续获得学生关于目标达成的信息而做出教学决策。
二、“教—学—评”一体化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上,教、学、评不一致的现象及教师对如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困惑客观存在。尽管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也完成了大量的学习任务,但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未获得明显发展。阅读课堂中存在“教—学—评”一体化不一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目标制订不精准,影响活动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在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制订的起点和应达成的终点。通过教学目标的全程引领,师生得以实现教、学、评三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在目标统领下全盘思考教学、学习和评价的问题,而不是只思考教材处理或教学策略的问题。然而,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明确和厘清该课的教学目标,从描述的维度来看,存在目标与目标之间无关联的问题;从表述的方式来看,存在表述含糊、无法评估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教学过程散漫、重点偏离。
(二)课堂评价比较随意,影响呈现结果
在阅读课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内容盲目随意,评价用语局限于“Good”“Excellent”“Goodjob”等较为贫乏、笼统、价值判断式的话语,无法给予学生真诚的交流和思维启发。课堂评价的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评价的标准和量表,较多以教师的描述性评价为主。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对于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的真实掌握情况。长此以往,学生找不到努力的方向,甚至会影响英语学习的热情。
(三)评价主体有局限,影响学习效果
在英语课堂评价活动中,教师依然是唯一的评价主体,掌握所有的评价活动,学生仅是评价的被动接受者,学生依旧缺席。因此,学生不能在课堂内外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管理,最终影响了自身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事实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订,从评价的对象转变为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从而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四)教学与评价脱钩,影响目标落地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应该是同步、实时的。在一些课堂上,学生的呈现结果未达预期时,教师往往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环节,直接转移到下一个学生,不能及时根据学生呈现的结果分析、判断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调整自己下一步的教学行为。这也就错过了教学的重要契机,同时无法充分发挥评价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策略与课堂案例
Unit7Chinesefestivals以“Chinesetraditionalfestivals”为主要话题,从了解中国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