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项目投资合作谈判技能提升
(2天版|国内政策+市场博弈+谈判实战)
讲师:李豪
课程简介
本课程面向新能源企业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及投资人员,聚焦风电、光伏、储能等项目的国内投资合作谈判场景,深度结合国家最新政策(如发改价格〔2025〕136号文)、市场化电价机制及技术经济模型,系统提升学员在政策解读、风险定价、利益分配及长期合作中的谈判能力。通过真实案例拆解、数据驱动决策工具、全真模拟谈判,帮助学员掌握从策略设计到执行落地的全链条技能。
适用对象
新能源企业:投资总监、项目经理、技术合作负责人
金融机构:新能源基金经理、并购顾问
政府机构:能源局、招商局相关人员
课程收益
政策深度应用:精准解析电价市场化、绿证交易、容量补偿等政策工具,制定合规博弈策略。
数据化谈判能力:掌握IRR(内部收益率)、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等模型拆解技巧,用数据碾压对手议价空间。
高阶谈判技能:应对“技术垄断”“政策波动”“利益分配僵局”等复杂场景,设计非价格杠杆方案。
全流程风险防控:规避电价波动、绿证收益分离、消纳责任权重调整等风险,建立安全谈判框架。
实战转化能力:通过高仿真模拟谈判暴露行为盲区,优化策略与话术。
课程大纲
Day1:政策框架与谈判策略制定
模块1:新能源合作政策与市场逻辑
核心政策工具解析
电价市场化改革:
存量项目(2025年6月1日前投产)采用差价结算机制,增量项目完全市场化竞价。
案例:某光伏项目因未预判电价波动导致IRR下降5%,被迫重签购电协议。
绿证与碳交易联动:
绿证收益与市场化电价分离,需在谈判中权衡环境价值与电价收益。
储能配套政策:
光储一体化项目可豁免部分消纳责任权重,提升谈判溢价空间。
市场动态与竞争格局
区域选择策略:
负荷中心(如华东)电价高但竞争激烈,西北地区消纳空间大但电价低。
技术降本路径:
光伏组件效率提升至23%、风电大机型应用,成本压缩10%-15%。
模块2:谈判准备与策略制定
信息收集与风险评估
四维情报模型:
政策动态(如省级竞价规则)、对手技术实力、财务成本(如硅料价格波动)、合作历史。
风险地图绘制:
高波动场景:电价下跌超预期、绿证收益未兑现、消纳责任权重动态调整。
利益分配模型设计
阶梯式报价策略:
初始锚定:按煤电基准价设定上限;二次让步:附加储能服务或设备租赁条款。
非价格杠杆设计:
账期金融化(如承兑汇票支付)、捆绑政府资源(如地方税收优惠)。
Day2:谈判技能与实战演练
模块3:谈判技能与高阶技巧
数据施压与心理博弈
成本模型拆解:
示例:展示组件成本(1.8元/Wvs对手2.2元/W),迫使对方降价。
锚定效应应用:
话术:“同类项目IRR已降至8%,贵司报价需匹配行业基准”。
冲突化解与利益交换
三阶让步法:
第一阶段:仅让步服务条款(如免费运维);第二阶段:小幅电价让步;第三阶段:捆绑长期协议。
拖延战术破解:
话术:“若本周未达成协议,我方将启动备选方案(如与其他厂商合作)”。
模块4:全真模拟谈判与复盘
场景1:光伏项目竞价谈判
背景:参与省级年度竞价,需报价低于1.5元/W且绑定储能,对手以“技术专利”要求溢价。
破局点:利用IRR模型证明储能配套可提升收益10%,要求分阶段支付专利费。
场景2:风电并购协议谈判
背景:收购老旧风场,卖方隐瞒设备衰减风险(实际IRR仅6%vs宣称8%)。
策略:引入第三方尽调报告压价,附加对赌条款(发电量达标后补差价)。
场景3:储能合作开发谈判
背景:电网公司要求配储20%,但企业成本超预算。
解决方案:提出“共享收益”模式(电网承担50%储能成本,分享峰谷套利收益)。
模块5:三维复盘与改进计划
策略漏洞扫描:
高频失误:过度依赖口头承诺、未预留政策变动调整条款36。
个性化改进方案:
示例:建立政策动态追踪系统、参加IRR建模培训、每月复盘3次历史谈判记录。
课程特色
数字化演练:谈判博弈模拟软件,实时呈现条款调整对IRR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