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数字技术驱动后发企业颠覆式创新路径研究.docx
文件大小:39.54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2.89千字
文档摘要

数字技术驱动后发企业颠覆式创新路径研究

摘要:颠覆式创新作为数智时代背景下后发企业实现战略性赶超的重要方式,抓住历史性机会窗口,利用好数字技术对后发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的驱动力尤为关键。文章通过探讨数字技术对后发企业颠覆式创新的路径发现:助力企业打通信息获取渠道、挖掘细分市场潜在需求;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推行新的价值主张;打破产业边界,逐步实现对在位企业的颠覆。文章为数字技术驱动后发企业颠覆式创新的路径做出深刻剖析,进而为后发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2-047-02

后发企业一般是指初始发展阶段资源匮乏、以赶超式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后进企业。其中赶超的重要方式为颠覆式创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后发经济体,我国后发企业数量庞大、发展模式各异。在后发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的实现一般是通过技术的交叉和重组,进而演变为具备颠覆潜力的新技术,逐渐侵入主流市场,占据优势地位,从而实现赶超[3]。

二、后发企业颠覆式创新环境分析

随着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生物科技等领域为代表的颠覆式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以数字化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接踵而至,为我国的大量后发企业打开了关键的机会窗口[4]。

(一)技术机会窗口分析

随着互联网、量子科学、航空航天等领域颠覆性技术的层出不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也初具雏形,以智能化、绿色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发展。一方面,数字技术在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催生出新的业态,利用数字技术进行颠覆式创新,其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非连续性和融合性,在已有技术轨道基础上扩展了新的范式,从而为后发企业的赶超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由技术创新引发的产品、资源、组织结构等领域的创新,对传统的消费模式进行了变革,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和难度,有利于吸引外部投资,降低融资难度,建立竞争优势,为后发企业的发展及颠覆减少外部阻力。

(二)需求机会窗口

(三)政策机会窗口

三、数字技术驱动后发企业颠覆式创新特征分析

(一)以数据信息为基础

数字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通过解析实时获取的海量数据信息将现实世界的实体资源投射入虚拟空间进行调整修缮并高效再利用,为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手段[5]。一方面,数字技术对后发企业颠覆式创新的驱动表现在应用数字技术获取大量外部信息,提高内部经营决策的客观性;另一方面,数字技术联通了不同空间的市场主体和利益相关者,为价值网络重构、现有市场空间的细化挖掘创造有利条件。此外,数字技术在突破时间、地域、行业的限制上,进一步凸显了技术的通用性和应用场景的广泛性。

(二)以创新驱动为手段

数字技术作为技术创新的产物,同时又不断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创新。数字技术作为信息沟通、计算和优化重构的组合,其对数据信息的联结、开放透明的机制和变量自生的属性为后发企业识别市场机会、开发新颖产品创造便利[6]。数字技术通过多维度的联通方式,推动了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资源流动和优势互补,对提高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外部利益系统的可靠性提供有效支撑[7]。随着数字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逐渐深化,其种类、功用和性能也不断升级。颠覆式创新的过程是非连续的,在数字技术与后发企业的产品或商业模式进行融合时,其创新模式能够为企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以实现颠覆为目的

后发企业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实现颠覆式创新的过程是重构价值创造方式、变革现行传统模式下技术轨道以及凭借破坏性手段变革组织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数字技术的影响程度及范围不断加深,颠覆式创新的成果也愈加显著。此外,需要注意数字技术的应用并非完全是实体资源到虚拟信息的照搬照抄,而是基于信息化的精细化管理,后发企业的颠覆式突破产业边界,构建生态系统,从而引入算法模型,挖掘市场空间,探索新路径的过程。秉承开放包容、创新至上的破圈心态才能更好适应内外环境的快速变化。

四、数字技术驱动后发企业颠覆式创新路径分析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深入发展,数字技术爆发点多、组合性强、创造空间大的开放属性为颠覆式技术创新的实现提供了巨大的创造空间。通过将企业的管理者思维和创新理念进行现实转化,并基于内外部技术手段和资源储备履行创新意愿,有效识别并精准利用市场的机会窗口,挖掘潜在客户的心理需求,在现有战略背景和发展体量的基础上考虑技术开发的性价比,从而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

在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产品或服务的改造升级、在线监控后台调控运行流程时,数字技术的连通分析、整合优化、更新迭代的驱动属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后发企业通过持续性的技术创新活动,改变对在位企业的依附性,打破产业边界,创新增收模式。以系统化的营销模式策略不断提升品牌价值、扩展融资渠道,建立新的技术壁垒,从后发者进驻主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