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法律测试题及答案.doc
文件大小:27.12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2.65千字
文档摘要

法律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的根本大法是()

A.刑法

B.民法

C.宪法

D.行政法

答案:C

2.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A.因人而异

B.因年龄而异

C.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

D.因精神状态而异

答案:C

3.以下哪种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A.甲想杀乙,买了刀后放弃

B.甲想偷乙的东西,进入房间后被发现而逃跑

C.甲成功偷到乙的东西

D.甲想杀乙,将乙杀死

答案:B

4.下列哪项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A.国防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

C.行政处罚行为

D.行政机关内部奖惩行为

答案:C

5.合同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这是()

A.同时履行抗辩权

B.先履行抗辩权

C.不安抗辩权

D.后履行抗辩权

答案:B

6.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12

B.14

C.16

D.18

答案:C

7.以下属于知识产权的是()

A.房屋所有权

B.债权

C.商标权

D.抵押权

答案:C

8.民事诉讼中,一般的举证责任原则是()

A.谁主张,谁举证

B.由被告举证

C.由法院举证

D.由检察院举证

答案:A

9.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休息休假的权利

D.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答案:D

10.我国宪法规定,国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A.鼓励、支持和引导

B.限制

C.禁止

D.不干预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罪刑法定原则

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答案:ABC

2.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包括()

A.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B.意思表示真实

C.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D.不违背公序良俗

答案:ABCD

3.下列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有()

A.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B.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C.扣押财物

D.冻结存款、汇款

答案:ABCD

4.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

A.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B.标的

C.数量

D.质量

答案:ABCD

5.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有()

A.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D.依法服兵役

答案:ABCD

6.以下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有()

A.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B.商业贿赂

C.虚假宣传

D.侵犯商业秘密

答案:ABCD

7.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包括()

A.拘传

B.取保候审

C.监视居住

D.拘留、逮捕

答案:ABCD

8.劳动争议解决的途径包括()

A.协商

B.调解

C.仲裁

D.诉讼

答案:ABCD

9.我国法律规定的继承方式有()

A.法定继承

B.遗嘱继承

C.遗赠

D.遗赠扶养协议

答案:ABCD

10.以下属于物权的有()

A.所有权

B.用益物权

C.担保物权

D.知识产权

答案:ABC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答案:正确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答案:正确

3.犯罪一定是违法,但违法不一定是犯罪。()

答案:正确

4.行政机关作出的所有行政行为都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答案:错误

5.合同未成立和合同无效是一回事。()

答案:错误

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答案:正确

7.只要作品创作完成,作者就自动享有著作权。()

答案:正确

8.在民事诉讼中,一审判决不服可以上诉,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

答案:正确

9.用人单位可以随意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答案:错误

10.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答案:错误(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答案: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构成。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客体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如物、人身利益等;内容是指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简述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

答案: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包括犯罪主体,即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等;犯罪客体,即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