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辩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
答案:B
2.以下哪种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属于直接证据()
A.物证B.证人证言C.书证D.当事人陈述
答案:D
3.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答案:C
4.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主要由()承担。
A.原告B.被告C.证人D.人民法院
答案:B
5.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是()
A.劳动B.纳税C.受教育D.选举
答案:AC
6.下列属于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是()
A.罚款B.拘留C.警告D.没收财产
答案:B
7.物权不包括()
A.所有权B.用益物权C.担保物权D.债权
答案:D
8.合同的订立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
A.要约和承诺B.提议和同意C.邀请和答应D.协商和签字
答案:A
9.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类型不包括()
A.发明专利B.实用新型专利C.外观设计专利D.创意专利
答案:D
10.以下哪项不属于国际法的渊源()
A.国际条约B.国际习惯C.一般法律原则D.国内立法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法律监督的主体包括()
A.国家机关B.社会组织C.公民D.外国友人
答案:ABC
2.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处罚性D.违反道德性
答案:ABC
3.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
A.主体B.客体C.内容D.形式
答案:ABC
4.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包括()
A.主体合法B.权限合法C.内容合法D.程序合法
答案:ABCD
5.以下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的有()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言论自由C.宗教信仰自由D.监督权
答案:ABD
6.以下哪些情形可以导致合同无效()
A.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B.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D.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答案:ABCD
7.我国的刑罚种类包括()
A.主刑B.附加刑C.罚金D.没收财产
答案:AB
8.以下属于知识产权的有()
A.著作权B.商标权C.专利权D.商业秘密权
答案:ABCD
9.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国家主权平等原则B.不干涉内政原则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
答案:ABCD
10.在刑事诉讼中,回避的适用对象包括()
A.审判人员B.检察人员C.侦查人员D.书记员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习惯法不是我国法的正式渊源。()
答案:正确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答案:正确
3.所有的行政行为都可以进行行政复议。()
答案:错误
4.我国宪法是可以直接适用的。()
答案:正确
5.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出上诉。()
答案:正确
6.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答案:正确
7.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
答案:正确
8.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只有损害赔偿。()
答案:错误
9.外国人在中国犯罪适用中国法律。()
答案:正确
10.国际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性。()
答案:正确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答案: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特征:(1)以法律规范为前提;(2)以权利义务为内容;(3)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
2.简述犯罪构成的四要件。
答案:犯罪构成四要件包括:(1)犯罪主体,即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和单位;(2)犯罪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3)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4)犯罪客观方面,是犯罪行为的客观表现。
3.简述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答案:一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