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及其主要
影响因素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一是讲事故的背景,说“存在某种实现目的的行动过程”。
二是说“突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件”既是说事故是随机事件。
三是讲事故的后果,指出它迫使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显然,事故有生产事故和非生产事故之分。
生产事故系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务、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
根据生产事故所造成的后果不同,有设备事故、人身伤亡事故、险肇事故。
企业的职工为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致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称为工伤事故。
伤害部位包括
伤害种类包括
挫伤
创伤
刺伤
擦伤
窒息
骨折
脱臼
烫伤
电伤
冻伤
腐蚀
中毒
听力损伤
伤害程度分类
死亡
重伤
轻伤
死亡
重伤
轻伤
是指其折算损失工作日为6000日及以上(这是根据我国职工的平均退休年龄之和计算出来的)
死亡
重伤
轻伤
是指其损失工作日为105个工作日以上(含105个工作日),其损失工作日最大取6000日。
死亡
重伤
轻伤
是指其损失工作日为1个工作日以上(含1个工作日),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从宏观上看,工伤事故的产生可以分为主要是由于自然界的因素影响和非自然界的因素影响两类。后者也被称为人为的事故,前者往往非人类力所能左右。
因此,这里着重研究后者,即着重研究非自然界的影响因素所造成的工伤事故。
目前认为,工伤事故是由于不安全状态或不安全行为所引起的。它是物质、环境、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多元函数。具体地说,影响事故是否发生的过程和结果的因素主要有5项:人、物、环境、管理和事故处置。
所谓人,包括操作工人、管理干部、事故现场的在场人员和有关人员等。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主要致因。
(1)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危险作业或告诉操作;(3)人为地使安全装置失效;(4)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作业;(5)不安全地装载、堆放、组合物体;(6)采取不安全的作业姿势或方位;(7)在有危险的运转的设备装置或移动着的设备上进行工作;不停机,边工作边检修;(8)注意力分散,嬉闹、恐吓等。
引起不安全行为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安全知识和经验,或不知道有危险;(2)生理缺陷或生病、迟钝、忧伤、体力不足;(3)过度疲劳、睡眠不足;(4)注意力不集中,操作时心不在焉;(5)劳动态度不端正;(6)酒醉;(7)不懂装懂,漫不在乎。
所谓物包括原料、燃料、动力、设备、工具、半成品等等,主要包括:
(1)设备和装置的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老化;
(2)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
(3)工作场所的面积狭小或有其他缺陷;
(4)安全防护装置失灵;
(5)缺乏防护用具和服装或有缺陷;
(6)物质的堆放、整理有缺欠;
(7)工艺过程不合理,作业方法不安全。
管理的原因即管理的缺陷:
(1)技术缺陷;
(2)劳动组织不合理;
(3)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或检查指导错误;
(4)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挪用安全措施费用,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
(5)教育培训不够,工作人员不懂操作技术知识或经验不足,缺乏安全知识;
(6)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生理或身体有缺陷。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它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1)自然环境的异常,即岩石、地质、水文、气象等的恶劣变异;
(2)上产环境不良,即照明、温度、通风、采光、噪声、振动、空气质量、颜色等方面的缺陷。
(1)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2)一旦发生事故,是否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恶化和扩大事故;
(3)抢救措施和对负伤措施是否妥善。
事故的基本特征
事故的因果性
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
因果,即原因和结果。
因果性,即事物之间一事物是另一事物发生的根据,这样一种关联性,事故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结果。
一个因素是前一个因素的结果,而又是后一个因素的原因,也就是说因果关系有继承性,是多层次的。
从本质上讲,伤亡事故属于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随机事件。就一特定事故而言,其发生的时间、地点、状况无法预测。
事故是由于客观存在不安全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某些意外情况而产生的,这些意外情况往往是难以预知的。因此,事故的偶然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与是否掌握事故的原因毫无关系。换言之,即使完全掌握了事故原因,也不能保证绝对不发生事故。
事故的偶然性还表现在事故是否产生后果,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难以预测的。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