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解读与实务操作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政策核心要点
适用条件与范围
扣除标准与计算
申报操作流程
风险防范与审计应对
案例分析与应用
政策核心要点
01
政策定义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指企业在进行研发活动时,按照一定比例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一种税收优惠政策。
立法背景
为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国家制定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政策定义与立法背景
加计扣除比例调整规则
常规比例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中小微企业特别优惠
比例调整规则
对于中小微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有更高的优惠,具体比例根据企业规模、研发活动类型等因素确定。
加计扣除比例可能会根据国家政策调整、行业技术进步、企业研发投入等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1
2
3
企业如同时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可选择其中一项优惠政策执行,但不得重复享受。
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衔接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可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享受,但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核算和申报。
与其他税收优惠政策的衔接
与其他优惠政策的衔接
适用条件与范围
02
适用企业类型判定
居民企业
政策适用于居民企业,包括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或由中国居民控股的企业。
02
04
03
01
企业资质
企业应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以及相应的科研设施和人员配备。
企业所处行业
企业需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如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等八大领域。
企业财务状况
企业应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包括稳定的研发投入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研发活动定义
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性活动。
包括自主研发、合作研发、集中研发以及委托研发等形式。
通常指从项目立项开始至项目完成验收或结题的整个阶段。
研发活动需在境内进行,对于委托境外研发需符合相关规定。
研发活动范围
研发活动时间
研发活动地点
研发活动边界界定
01
02
03
04
包括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研发人员工资、薪金以及社会保险费用等。
包括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等。
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
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包括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的摊销费用。
可加计扣除费用类别
人员人工费用
直接投入费用
折旧费用
无形资产摊销
扣除标准与计算
03
费用核算基础规范
研发费用定义
研发费用是指企业在新产品设计、新工艺流程制定、新产品研制或现有产品改进等活动中投入的费用。
核算原则
核算方法
企业应遵循真实性、合法性、相关性原则进行研发费用核算,确保费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企业应采用合理的核算方法,如直接分摊法、间接分摊法等,确保研发费用的合理分配和计算。
1
2
3
归集范围特殊事项
包括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科技人员工资、奖金、津贴等,但需符合税法规定的相关条件。
人员费用
包括研发过程中直接耗用的材料、燃料、动力等费用,以及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等费用。
包括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但需符合税法规定的摊销年限和方法。
直接投入费用
包括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但需按照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折旧费用
01
02
04
03
无形资产摊销
示例一
某企业当年研发费用支出为100万元,其中符合加计扣除条件的费用为80万元,则该企业当年的加计扣除额为80*75%=60万元。
示例二
某企业研发一项新技术,当年投入研发费用200万元,其中符合加计扣除条件的费用为180万元,则该企业当年的加计扣除额为180*75%=135万元。通过加计扣除政策,企业可以进一步降低税负,提高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加计扣除计算实例
申报操作流程
04
资料准备清单与要求
研发费用凭证
包括研发人员工资、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等。
研发活动证明材料
如项目立项书、研发人员名单、研发过程记录等。
财务会计报表
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等。
其他相关材料
如知识产权证明、审计报告、纳税申报表等。
包括企业基本信息、项目信息等。
填写基本信息
按照系统提示上传准备好的研发费用凭证、证明材料等。
上传资料
01
02
03
04
进入税务部门官方网站或指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系统。
登录申报平台
等待税务部门审核,及时关注反馈结果并做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