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经济法学专业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14.66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3.55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经济法学专业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经济法是指调整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以下哪项不属于经济法的范畴?()

A.公司法

B.合同法

C.环境法

D.刑法

答案:D

2.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合并的形式主要有()

A.吸收合并

B.新设合并

C.交换合并

D.吸收合并与交换合并相结合

答案:ABD

3.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是()

A.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

B.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C.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D.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答案:A

4.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垄断法》所规制的行为?()

A.价格垄断

B.地域垄断

C.技术垄断

D.数量垄断

答案:C

5.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以下哪项不属于消费者权利?()

A.知情权

B.依法求偿权

C.安全权

D.毒品消费权

答案:D

6.以下哪项不属于《产品质量法》所规定的产品责任?()

A.违约责任

B.侵权责任

C.损害赔偿责任

D.刑事责任

答案:A

二、判断题

1.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设立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

答案:√

2.合同具有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只要要约有效,合同即成立。()

答案:×(合同成立需要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的达成)

3.《反垄断法》旨在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答案:√

4.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知情权。()

答案:√

5.产品质量法规定,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害,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答案:√

三、填空题

1.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答案:股东、注册资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2.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原则。

答案: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

3.我国《反垄断法》规定了()的反垄断审查制度。

答案:经营者集中审查制度

4.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简称()。

答案:安全权

5.产品质量法规定,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害,销售者应当承担()。

答案:赔偿责任

四、简答题

1.简述公司合并的形式。

答案:公司合并的形式主要有吸收合并、新设合并、交换合并三种。

2.简述合同的主要条款。

答案: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等。

3.简述《反垄断法》的主要内容。

答案:《反垄断法》主要内容包括反垄断审查制度、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等。

4.简述消费者权利。

答案:消费者权利包括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安全保障权等。

5.简述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责任。

答案:产品质量法规定,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害,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五、论述题

论述《公司法》对股东义务的规定及其意义。

答案:《公司法》对股东义务的规定包括:股东出资义务、股东出资证明义务、股东会出席义务、股东会表决义务等。这些义务的规定有助于维护公司稳定运行,保护股东权益,促进公司健康发展。具体意义如下:

1.保障公司注册资本的足额缴纳,防止资本欺诈行为;

2.促进股东对公司经营活动的参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3.维护股东权益,防止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侵害;

4.增强公司信誉,吸引更多投资者;

5.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六、案例分析题

1.案例背景:甲、乙、丙三人共同投资设立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甲、乙分别出资40万元和30万元,丙以实物出资20万元。公司设立后,甲、乙按出资比例分配红利。后因公司经营不善,亏损严重,甲、乙要求丙分担亏损。请问:

(1)甲、乙是否有权要求丙分担亏损?

(2)如果丙愿意以实物折价偿还其出资额,公司是否可以接受?

(3)如果丙无法以实物折价偿还其出资额,甲、乙能否直接向丙追偿?

答案:(1)甲、乙无权要求丙分担亏损,因为丙已按出资额承担了出资义务。(2)公司可以接受丙以实物折价偿还其出资额,但需经过其他股东同意。(3)甲、乙不能直接向丙追偿,应先要求公司清偿债务。

2.案例背景:甲、乙、丙三人共同出资设立了一家合伙企业,甲以资金出资,乙以设备出资,丙以技术出资。企业成立后,甲、乙、丙按照出资比例分配收益。后因甲、乙、丙发生纠纷,甲要求乙、丙退出合伙企业。请问:

(1)甲是否有权要求乙、丙退出合伙企业?

(2)如果乙、丙不同意退出,甲能否强制其退出?

(3)如果乙、丙退出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