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红色商务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pptx
文件大小:10.29 M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2.07千字
文档摘要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AdministrativeLawAndAdministrativeLitigationLaw行政法的原则概论|基本原则|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行政法的基本概念1、行政法的原则概论2、行政法治的基本要求3、行政法的具体原则在这章节我们将要解决的问题……

一、国家的法律体系构成的多元性第一节行政法原则概论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法律、法规、规章等制定法的具体条文;2、体现在一系列的法律原则中。法律原则作用:指导法律条文的具体使用、弥补法律条文缺漏现实: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适用于所有行政活动。虽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贯穿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即行政法的原则。

二、行政法原则理解的多视角1、1989年《行政法学》主张:行政法治原则为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这一主张又包括:合理性原则和合法性原则。2、发展:正当程序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等。3、其他原则:处罚法定、公开公正、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法律救济。第一节行政法原则概论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权力来自法律第二节行政法制的基本要求权力是人民授予的,人民的意志集中体现为法律,职权法定原则。国家《宪法》和《立法法》规定,除了立法机关遵循自身的管辖事务范围外,还必须遵循两个原则:法治政府的三个要义:行政权力来源于法律;行政行为服从法律;行政争议依法解决。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机关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法律保留和法律优先原则1、法律保留原则。有些事项的立法只属于法律,其他法律规范无权涉及。(这叫国家的专属立法权)究竟哪些事项属于专属立法:涉及公民基本权利或对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有重大影响的事项。第二节行政法制的基本要求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权力来自法律1、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保留的本质是什么:一方面:国家对国务院、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立法权的限制。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至高地位的肯定。另外一方面:是我国宪法精神和原则的具体化,保障人民在国家最重大问题上的决策权。再次:法律保留原则有助于倾听多方面的意见、考虑多方面的利益,有利于保护人民的权利。第二节行政法制的基本要求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保留原则的分类绝对保留: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不能授权。相对保留:国家立法法尚未制定法律的明确要求的,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有权作出决定。一、行政权力来自法律第二节行政法制的基本要求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权力来自法律1、法律保留原则2、法律有优先原则:指法律优先适用原则。在法律已经对某个事项作出规定时,法规、规章都不能与之抵触。法律和法规对同一事项都有规定的,优先使用法律。宪法和立法法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换句话说:层级高的优先于层级低的。第二节行政法制的基本要求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行政法制的基本要求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二、行政行为服从法律1、主体合格也就是说做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依法成立的享有行政管理权的行政机关。2、具有职权也就是说做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依法享有相应的职权。3、证据充分——法律事实清楚(标的)行政机关作出对他人不利的决定,应当建立在证据基础上。4、程序合法也就是说事实行政行为的过程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方法、步骤顺序和时限。

三、行政争议依法解决1、行政复议:相对方不服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向该行政主体的上级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申请,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法律制度。2、行政诉讼: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和要求向法院起诉,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第二节行政法制的基本要求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争议依法解决第三节行政法的若干原则1、平等原则同样情况同样处理,没有正当理由不得区别对待。2、比例原则(平衡原则、适度原则)从行政行为所欲达成的目的与所采取的手段之间适当性的角度考察行政行为。他要求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时做到客观、适度、合乎理性;也就是实现行政目标与所损害私人利益之间必须寻求必要的平衡。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2、比例原则(平衡原则、适度原则)3、尊重先例原则4、正当程序原则5、信赖保护原则:51页。当事人基于对公权力的信任而作出一定的行为,这种行为所产生的正当利益应当予以保护。第三节行政法的若干原则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行政争议依法解决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