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LB.□XXXXX-XXXX
PAGE2
ICS
FORMTEXT
CCS
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CCS号
FORMTEXT14
FORMTEXT山西省地方标准
DBFORMTEXTXX/TFORMTEXTXXXX—FORMTEXTXXXX
FORMTEXT?????
FORMTEXT社会福利机构精神障碍患者风险管理规范
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标准名称的英文译名
FORMDROPDOWN
FORMTEXT?????
FORMDROPDOWN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
FORMTEXT???????发布
STYLEREF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DBXX/TXXXX—XXXX
PAGE1
社会福利机构精神障碍患者风险管理规范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社会福利机构精神障碍患者风险管理规范的术语定义、基本要求、管理人员、风险等级、等级管理及分析与改进。
本文件适用于社会福利机构精神障碍患者风险管理工作。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510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WS/T311医院感染隔离技术标准
DB14/T1536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安全预警工作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社会福利机构
指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的,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机构。
精神障碍
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感知、情感和思维等精神活动的紊乱或者异常,导致患者明显的心理痛苦或者社会适应等功能损害。
基本要求
建筑布局应遵循WS/T510与WS/T311的要求,设有适于隔离的房间。
应设置重症观察室,用于安置新入院患者、急性期患者、高风险患者或有其它情况需要重点看护的患者。
室内布局应符合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特点和要求,保持安静、整洁、舒适、安全。
应配备监控设备、保护性约束带、保护衣等安全设施,并定量保管,定位放置,定期检查,专人管理,如有损坏,及时维修或更换。
应制定与之相符合的、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置流程及预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
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如安全管理制度、查对制度、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巡视制度、风险预警评估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等。
管理人员
实施风险评估的人员应具备中专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职称,从事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医疗或护理工作5年以上。
督导人员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从事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医疗或护理工作10年以上。
管理人员上岗前应参加风险管理培训与考核,并定期参加机构组织的安全警示教育、防暴技能培训、应急预案演练培训与考核等。
风险等级
按照DB14/T1536确定的预警级别,结合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将精神障碍患者风险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一级风险、二级风险、三级风险、四级风险。
一级风险
预警评估结果为I级预警的患者;
病情处于康复期且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为轻度依赖的患者。
二级风险
预警评估结果为II级预警的患者;
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仍需观察的患者;
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为中度依赖的患者。
三级风险
预警评估结果为III级预警的患者;
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为重度依赖的患者。
四级风险
预警评估结果为IV级;
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
等级管理
应按照精神障碍患者风险的四个等级,实施相应的等级管理,依据DB14/T1536落实住院患者主要风险的干预措施。
一级风险管理
患者一览表放置蓝色预警标识;
将存在风险及风险防范措施告知患者及家属;
将患者安置于普通病室,置于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活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每周一次针对性的安全宣教;
每日一次安全检查;
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严格交接班;
每周检查各项主要风险的干预措施落实情况。
二级风险管理
患者一览表放置黄色预警标识;
在一级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加强风险预防;
将存在风险及风险防范措施告知患者及家属;
将患者安置于普通病室,置于工作人员视线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