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江西省宜春市【辅警协警】笔试真题(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32.53 KB
总页数:2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6.67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江西省宜春市【辅警协警】笔试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辅警协警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当以()为根本活动准则。

A.宪法和法律

B.部门规章制度

C.上级领导指示

D.社会道德规范

答案:A。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的根本准则,辅警协警履行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进行。

2.公安机关的性质是()。

A.国家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

B.国家的审判机关

C.国家的立法机关

D.国家的权力机关

答案:A。公安机关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

3.下列属于辅警协警可以协助开展的工作是()。

A.独立办理刑事案件

B.进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C.疏导交通

D.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答案:C。辅警协警可以协助疏导交通,不能独立办理刑事案件、进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这些都属于正式民警的职权。

4.对于违法犯罪嫌疑人,辅警协警在协助民警执行任务时,应当()。

A.尊重其人格尊严

B.随意打骂

C.进行侮辱性语言攻击

D.强迫其承认罪行

答案:A。在执法过程中要尊重违法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尊严,不能打骂、侮辱和强迫其承认罪行。

5.以下不属于辅警协警纪律要求的是()。

A.不得参与赌博

B.可以在工作时间饮酒

C.不得泄露工作秘密

D.不得接受当事人的财物

答案:B。辅警协警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其他选项都是纪律要求。

6.当遇到群众求助时,辅警协警应该()。

A.置之不理

B.告知其找民警

C.在职责范围内及时予以帮助

D.推诿拒绝

答案:C。应在职责范围内及时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7.以下哪种情况辅警协警可以使用警械()。

A.制止一般性群众纠纷

B.遇到轻微违法行为

C.遇到暴力抗法行为

D.对嫌疑人进行搜身时

答案:C。遇到暴力抗法行为时,在民警的指挥下可以使用警械,制止一般性群众纠纷和轻微违法行为通常不需要使用警械,搜身时也不是使用警械的合理情形。

8.辅警协警在协助执行任务时,发现民警的决定存在明显错误,应该()。

A.坚决执行

B.拒绝执行

C.提出意见,如意见不被采纳,执行决定并向上级反映

D.按照自己的想法执行

答案:C。应提出意见,若意见不被采纳,先执行决定并向上级反映。

9.以下属于辅警协警应具备的业务素质的是()。

A.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

B.会驾驶机动车

C.会说多种方言

D.有较高的学历

答案:A。了解基本法律法规是辅警协警应具备的业务素质,会驾驶机动车、会说多种方言和有较高学历并非必备业务素质。

10.辅警协警在协助盘查可疑人员时,首先应该()。

A.直接进行搜身

B.表明身份

C.询问其姓名

D.检查其证件

答案:B。盘查可疑人员时首先要表明身份。

11.公安机关的任务是()。

A.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B.打击一切违法犯罪活动

C.保障公民的一切权利

D.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A。公安机关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

12.辅警协警在工作中,应当做到()。

A.对群众态度冷漠

B.文明执勤

C.拖延办事时间

D.与群众发生争执

答案:B。要文明执勤,不能对群众态度冷漠、拖延办事时间或与群众发生争执。

13.以下关于辅警协警的保密工作,说法错误的是()。

A.不得在互联网上发布工作相关的敏感信息

B.可以在私人场合随意谈论工作秘密

C.对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要严格保密

D.离职后也要遵守保密规定

答案:B。不能在私人场合随意谈论工作秘密。

14.当辅警协警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使用武力时,应该()。

A.过度使用武力

B.尽量使用最小武力达到目的

C.不使用武力

D.只使用警械不使用武器

答案:B。应尽量使用最小武力达到目的,避免过度使用武力。

15.辅警协警在协助开展治安巡逻时,发现可疑物品,应该()。

A.自行处理

B.立即报告民警

C.踢开物品继续巡逻

D.拿走物品

答案:B。发现可疑物品应立即报告民警,不能自行处理、踢开或拿走。

16.以下不属于辅警协警工作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对违法嫌疑人进行拘留

B.协助民警调查取证

C.参与治安检查

D.维护现场秩序

答案:A。辅警协警不能对违法嫌疑人进行拘留,这是民警的职权。

17.辅警协警在协助民警进行执法活动时,要听从()的指挥。

A.上级领导

B.民警

C.群众

D.自己的判断

答案:B。要听从民警的指挥。

18.以下哪种行为符合辅警协警的职业道德要求()。

A.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

B.公正廉洁,不徇私情

C.对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