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考试判断题(50题)
1.根据涉密人员管理有关规定,由涉密岗位调整非涉密岗位的,无需执行脱密期保
密管理要求。
2.工作需要原则和最大化原则是确定国家秘密知悉范围基本原则。
3.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保密审查不当,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
的,不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
4.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不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护和密码使用的第一
责任人。
5.国家秘密标志不是法定的文字与符号标识,不能用以表明所标识的物品所承载的内
容属于国家秘密。若领导要求传达学习某份涉密文件,可以随意在微信群中发布,无
需在意涉密标志。
6.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机密级超过20年。
7.行政机关可以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无需考虑其他
因素。
8.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无需依照保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
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
9.机关、单位内设机构和人员无需对照确定的实有自查内容开展经常性自查,对于安
全保密风险和失泄密隐患也无需整改。
10.机关、单位网站管理部门无需建立政府信息发布登记制度,承办单位也不用向网
站管理部门提供保密审查机构的审查意见和机关、单位负责同志的审批意见。
11.机关、单位在互联网上转载信息时不用履行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无需坚持
“谁主管、谁负责”“谁公开、谁审查”“先审查、后公开”O
12.机关、单位在确定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前不用对照主管业务领域保密事项范围的规
定和部门工作职责,对相关内设部门、部位是否符合确定条件进行梳理。
13.机关单位不用保证涉密人员每年接受不少于4个学时的保密专题教育培训。
14.激光窃听器因隐蔽性好、窃听效果佳,被情报机构广泛应用。
15.加密传真机可以传输绝密级信息。
16.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可以涉及国家秘密。
17.可以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
国家秘密。
18.绝密级涉密载体可以随意复制、摘录、引用、汇编,无需征得原定密机关、单位
或者其上级机关、单位同意。
19.凯撒密码和维吉尼亚密码不属于单表加密法。
20.量子密钥分发不是量子密码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21.密码不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
22.密钥管理不当不会导致泄密。
23.普通手机处于关机状态下时,也存在泄密隐患。
24.任何组织和个人可以擅自对外提供国家秘密资料。
25.若公民在生活中偶然获悉泄露的国家秘密,无需采取任何措施。
26.上岗前已接受保密教育培训的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工作人员,在岗期间仍需定期进
行保密教育。
27.涉及国家经济命脉、能源资源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商业秘密、工作秘密无需严
格管理。
28.涉密会议、活动应当按照“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
29.涉密会议进行中,若有线话筒出现问题,可以随意使用无线话筒确保会议继续进
行。
30.涉密计算机改为非涉密计算机使用,在经本机关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不能保留
原信息存储部件。
31.涉密人员本人或者配偶、子女正在申请或者取得外国国籍、国(境)外永久居留权
或者长期居留许可的无需向机关、单位报告。
32.涉密人员发现泄密隐患或窃密行为不用报告,也无需采取补救措施。
33.涉密人员离职后,脱密期内无需向原机关、单位定期报告个人有关情况。
34.涉密人员离职离岗无需实行脱密期管理。
35.涉密人员因公出国(境),无需按照人事行政隶属关系、干部管理权限和外事审批
权限审批。
36.涉密人员因私出国(境),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后,也需要进行保密教育。
37.涉密人员因私出国(境)无需经所在单位同意,也不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38.涉密人员在岗期间,保密工作机构无需会同人事部门、涉密人员所在部门对其进
行保密教育和检查、考核,对于严重违反保密规定不适合继续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也无
需调离涉密岗位。
39.涉密网络按照涉密程度只分为绝密级和机密级。
40.涉密网络无需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或者授权的保密测评机构检测评估,
也无需经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以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合格,即可投入使用。
41.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只分为绝密级和机密级。
42.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