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以下哪种法律渊源在我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A.行政法规
B.宪法
C.地方性法规
D.部门规章
答案:B
2.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答案:B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不包括()。
A.主体
B.内容
C.形式
D.客体
答案:C
4.以下哪项不是法的规范作用()。
A.指引作用
B.社会作用
C.评价作用
D.预测作用
答案:B
5.在我国,有权解释宪法的机关是()。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答案:B
6.合同的订立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
A.要约和承诺
B.提议和同意
C.邀请和接受
D.协商和签字
答案:A
7.以下属于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是()。
A.必须有实际的不法侵害存在
B.防卫行为可以超过必要限度
C.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后也可进行防卫
D.防卫目的是为了报复
答案:A
8.我国民事诉讼中一般实行()。
A.一审终审制
B.两审终审制
C.三审终审制
D.四审终审制
答案:B
9.下列不属于知识产权的是()。
A.著作权
B.抵押权
C.商标权
D.专利权
答案:B
10.我国的立法体制是()。
A.一元多层次
B.二元多层次
C.多元多层次
D.一元单层次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属于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自然人
B.法人
C.国家
D.非法人组织
答案:ABCD
2.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罪刑法定原则
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类推适用原则
答案:ABC
3.民事权利的分类有()。
A.财产权和人身权
B.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
C.绝对权和相对权
D.主权利和从权利
答案:ABCD
4.法的创制的形式有()。
A.制定
B.认可
C.解释
D.废止
答案:AB
5.以下属于行政行为的特征的有()。
A.从属法律性
B.裁量性
C.单方意志性
D.效力先定性
答案:ABCD
6.以下属于可撤销合同的情形有()。
A.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B.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C.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
D.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答案:ABCD
7.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有()。
A.拘传
B.取保候审
C.监视居住
D.拘留和逮捕
答案:ABCD
8.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
A.市场规制关系
B.宏观调控关系
C.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
D.企业内部经济关系
答案:AB
9.法治的内涵包括()。
A.法律至上
B.良法之治
C.权利保障
D.权力制约
答案:ABCD
10.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有()。
A.国际条约
B.国际习惯
C.一般法律原则
D.司法判例
答案:ABC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习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成为我国的法律渊源。()
答案:错误
2.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正确
3.债权是一种绝对权。()
答案:错误
4.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答案:正确
5.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都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错误
6.所有的民事法律行为都需要登记才生效。()
答案:错误
7.在我国,检察院提起公诉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
答案:正确
8.经济法只调整纵向的经济管理关系。()
答案:错误
9.法治就是法制。()
答案:错误
10.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不需要转化。()
答案:错误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答案:法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3)法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2.简述犯罪构成的四要件。
答案:犯罪构成的四要件包括:(1)犯罪主体,即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和单位;(2)犯罪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等心理状态;(3)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4)犯罪客观方面,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等。
3.简述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答案:一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即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侵权诉讼中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