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税收法制教育班会.pptx
文件大小:1.95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3.01千字
文档摘要

税收法制教育班会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税收法制基础认知

02

现行税收法律体系

03

纳税人权利义务解析

04

典型案例警示教育

05

社会责任与公民参与

06

互动环节设计

01

税收法制基础认知

税收本质与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

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同时,税收也是调控经济运行、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税收本质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纳税是公民和企业的法定义务,必须依法纳税,不得逃税、抗税、骗税等违法行为。

法定义务

税收法律地位是指税收在法律体系中的位置和效力,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等特点。税收法律地位的确立,保障了税收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法律地位

法定义务与法律地位

税收征收基本原则

依法征税原则

税务机关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不得随意减免、更改或停征。

公平负担原则

税收应公平地分配给每个纳税人,根据纳税人的能力负担相应的税收,避免税收不公导致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效率原则

税收征收应尽可能减少征税成本和对经济运行的干扰,提高税收征收的效率和效益。

02

现行税收法律体系

宪法相关条款解读

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的基本制度由法律规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更改。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应当公平地分配税收负担,避免重复征税和税收歧视。

税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税收立法权。

税务行政权

税务机关依法执行税收征收管理职责,保障税收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纳税人应当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确定纳税身份和纳税义务。

纳税人应当按照规定期限、内容和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税务机关有权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纳税人应当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文件和资料。

对未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可以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包括查封、扣押、拍卖等。

税收征管法核心内容

税务登记

纳税申报

税务稽查

税收强制执行

地方性政策补充规范

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

各级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02

04

03

01

税收执法行为的规范

地方税务机关应当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收征收管理的地方特色

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税收征收管理的具体规定和操作流程。

税收宣传与普及

地方政府应当加强税收宣传与普及工作,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法律意识和纳税自觉性。

03

纳税人权利义务解析

合法权益保障条款

税务知情权

纳税人有权了解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税务部门的工作程序和规定。

保密权

纳税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对其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进行保密。

税务救济权

纳税人对于税务机关的行政决定,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或请求国家赔偿。

监督权

纳税人有权对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按时申报

纳税人应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及时办理纳税申报手续。

申报缴纳法定义务

01

准确申报

纳税人应如实申报纳税,不得有虚假、隐瞒等行为。

02

足额缴纳

纳税人应按照税法规定的税额,足额缴纳税款,不得偷税、逃税。

03

代扣代缴

纳税人应按照税法规定,代扣代缴相关税费,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04

违反缴纳义务的责任

纳税人未足额缴纳税款或偷税、逃税,将受到税务机关的追缴、罚款等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拒绝配合税务检查的责任

纳税人拒绝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将受到法律制裁,并可能影响其纳税信用和社会信用。

违反发票管理规定的责任

纳税人未按规定领购、开具、保管发票,将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影响其纳税信用等级。

违反申报义务的责任

纳税人未按时、准确申报纳税,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等。

违法行为责任边界

04

典型案例警示教育

虚假申报销售收入

隐瞒财产状况

企业或个人通过虚构销售、虚报收入等方式,逃避纳税义务,最终受到法律制裁。

企业或个人在税务检查中,故意隐瞒财产、资产状况,企图逃避纳税责任。

偷逃税款司法案例

滥用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或个人利用虚假的资料、证明,骗取税收优惠,如假报研发费用、滥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

逃税金额巨大

企业或个人逃税金额超过法定标准,构成逃税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发票违法风险要点

虚开发票

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为自己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等。

非法代开发票

未经税务机关批准,擅自代开、买卖发票,或者非法制作、出售发票。

非法取得发票

通过非法手段取得增值税发票或其他可用于财务报销的凭证,如假发票、作废发票等。

违规使用发票

不按规定开具、取得、保管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