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语文(》课件_2.1第二单元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
文件大小:5.7 MB
总页数:5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3.03千字
文档摘要

(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作比较引用中国建筑的特征(六)(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举例子作比较中国建筑的特征(七)(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鲜明的装饰形状或图案。举例子中国建筑的特征(八)瓦当脊吻(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作诠释中国建筑的特征(九)浮雕琉璃彩漆木刻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个别建筑构成群体建筑构成木材结构斗拱举折和举架结构特征装饰特征屋顶的装饰作用颜色的选择—朱红部件的装饰作用材料的装饰作用外观装饰主次整体局部总结:说明顺序总体特征结构方法深入探讨1、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中国建筑的“文法”?这是一个比喻,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语言和文学建筑学词汇文法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文章大文章小品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宫殿、庙宇等建筑或建筑群山亭、水榭等(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深入探讨华表巴黎纪念柱琉璃牌楼凯旋门天坛皇穹宇罗马圆亭子语言和文学建筑学可译性:可以互相翻译。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有很大不同。审视现代建筑,发现中国建筑的特征“故宫红”为主色调。国家馆为“天”,地区馆为“地”。隐喻天地交泰。审视现代建筑,发现中国建筑的特征九大特征1个别建筑物2平面布置结构特征装饰特征4斗拱5举折、举架6屋顶7颜色8构件9建筑材料风格、手法总体特征3结构方法概述中国建筑体系中国建筑的特征(分布历史)台基屋身屋顶左右均齐对称木材减少剪力多层上短下长逐渐加高瓦面弯曲四角翘起朱红交接部分大半外露有色琉璃瓦雕刻各民族建筑的“可译性”整体结构现代城市与传统建筑1950年开始,北京随着旧城改造和地铁修建,古建筑开始消失。历史记载,1952年,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被拆除,

1954年,地安门被拆,遭受同样命运的,1956年是朝阳门,

1965年是崇文门和阜成门、东直门,

到1969年,是西直门。

而梁思成先生于1972年去世。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

一国一族之建筑是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实用语文(第三版)第一册教辅课件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实用语文(第三版)第一册教辅课件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3、激发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第一课时作者简介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梁思成是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1947年曾参与纽约联合国大厦的设计工作。另外,他和夫人林徽因都是清华大学国徽设计组的负责人。返回《林徽因传》:“如果用梁思成和林徽因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俩的组合,那么,梁思成就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那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镂空的门窗和美丽的阑额。他们是一个厚重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