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设计师基础知识培训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2
4
5
1
3
6
供热系统基础理论
节能技术应用
设计流程与规范
安全与规范管理
核心设备与材料
实践案例分析
01
供热系统基础理论
热力学基本原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状态与过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常用参数
能量守恒定律在热能转换和传递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即热能不可能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
热量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且不可能实现完全的效率,即不可能制造出循环效率为100%的热机。
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热力学状态,以及加热、冷却、膨胀和压缩等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掌握温度、压力、比容、焓、熵等热力学参数的定义、计算和应用。
传热学与流体力学基础
传热方式
了解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基本传热方式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02
04
03
01
流体力学基础
了解流体的基本性质,如密度、粘度、压力等,以及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规律和流量计算方法。
传热系数与传热过程
掌握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了解影响传热系数的因素,如流体流速、温度差、流体物性等。
流体阻力与泵的选择
掌握流体在管道中的阻力计算方法,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泵和管道。
供热系统分类
了解按热源、热媒、供热方式等不同的分类方法,掌握各类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蒸汽供热系统
了解蒸汽供热系统的特点,如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易于控制等,同时关注其在蒸汽输送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和冷凝水回收问题。
热水供热系统
掌握热水供热系统的特点,如热稳定性好、输送距离远、易于调节等,并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其他供热方式
了解电加热、热泵、太阳能等新型供热方式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场景,以及它们与传统供热方式的比较和优势。
供热系统分类与特点
01
02
03
04
02
设计流程与规范
需求分析与方案制定
建筑物概况与热负荷分析
了解建筑物的面积、高度、结构、朝向、保温性能等基本信息,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热负荷分析。
供热系统类型选择
供热方案初步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特点、使用功能、热负荷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供热系统类型,如散热器供暖、地暖、空调等。
根据热负荷分析结果,初步设计供热系统的布置、管道走向、管径选择等,并计算系统阻力、压力损失等参数。
1
2
3
热负荷计算标准
传热计算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材料、保温性能等因素,计算建筑物的传热系数,为热负荷计算提供基础数据。
01
热负荷计算
根据建筑物的热负荷指标、室内温度、室外温度等参数,计算出建筑物的热负荷,为供热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提供依据。
02
负荷修正
考虑建筑物的实际使用情况、人员活动、设备散热等因素,对热负荷进行修正,确保供热系统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03
管道与设备选型依据
根据供热系统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和管径,确保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管道选型
根据供热系统的特点和热负荷需求,选择合适的热源设备(如锅炉、换热器等)、控制系统、循环泵等,确保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节能。
设备选型
所选设备应与供热系统相匹配,满足系统的压力、流量、温度等要求,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设备与系统匹配
03
核心设备与材料
了解各种锅炉的原理、特点、适用场景和性能参数,如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电锅炉等。
锅炉与换热器功能参数
锅炉类型及特点
掌握换热器的种类、原理、性能参数及选型方法,包括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等。
换热器类型及选型
根据供热需求,合理匹配锅炉与换热器的容量,确保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锅炉与换热器容量匹配
了解各种水泵的原理、性能参数及选型方法,包括离心泵、柱塞泵、螺杆泵等,确保水泵能满足供热系统的需求。
水泵与阀门选型原则
水泵类型及选型
掌握各种阀门的原理、性能及选用原则,包括截止阀、止回阀、调节阀等,确保阀门在供热系统中起到可靠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阀门类型及选用
学习水泵与阀门的联动控制策略,确保供热系统的水流量、压力和温度等参数得到有效控制和调节。
水泵与阀门联动控制
保温材料性能要求
保温材料类型及特点
了解各种保温材料的原理、特点、性能指标及适用范围,如岩棉、玻璃棉、硅酸铝纤维等。
01
根据供热系统的温度、压力等参数,合理选择保温材料的类型和厚度,确保系统的保温效果。
02
保温材料施工及验收标准
掌握保温材料的施工方法和验收标准,确保保温层的质量和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03
保温材料选择原则
04
节能技术应用
余热回收系统设计
介绍余热回收系统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和主要组成部分。
余热回收系统概述
讲解不同余热回收设备的性能特点、适用条件和选型方法。
余热回收设备选择
详细阐述余热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