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自然灾害;过基础教材必备知识精练;第二节地质灾害
3年8考;知识点1地震;1.两次地震发生的地区不同,但均位于();2.与中国四川泸定相比,印度尼西亚展玉死亡人数多,是因为();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示意兰州市民收到的手机地震预警信息。读图回答
3—4题。;3.图中22秒为倒计时时间,收到该信
息时所显示的倒计时时间越短,通常
说明();【解析】图中22秒为地震横波将到达的倒计时时间,收到该信息时所显
示的倒计时时间越短,说明当地距离震中越近,而与地震频繁程度无关,
A项正确、B项错误;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震级与收到该信息时所
显示的倒计时时间长短无关,地震波速度与介质有关,倒计时时间并不能
说明地震波的速度变化,C、D项错误。;4.影响本次地震烈度的主要因素有
();知识点2滑坡和泥石流;实验所用的土体均取自该流域天然含水状态下的冰碛土。据此回答
5—6题。;5.该实验可以模拟();【解析】由材料“水槽的阀门可控制起始
冲刷径流流量”可知,该实验可以模拟不同
降水强度,①③正确;由材料“可调节坡度”
可知,该实验可以模拟不同坡度,④正确;
由材料“实验所用的土体均取自该流域天然;6.为了达到该泥石流启动模拟实验的目的,
需要观察记录的内容主要有();【解析】由上题可知,该实验主要是通过
“控制起始冲刷径流流量”和“可调节坡度”来
测试启动因素。由此可知,该实验需观察
记录启动径流流速和启动径流量,而泥石
流的启动与实验用水量没有直接关系,故;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峡谷经历暴雨前后一周的地形对比图。据此回
答7—8题。;7.该地最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8.该地质灾害发生后,最需要紧急撤离的居民
点是();第二节地质灾害
3年8考;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和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低分区。
据此回答1—2题。;1.该地区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2.该地区D点发生强震时,甲、乙、丙、丁四地中,
丁地的破坏程度最大,其主要原因是丁地();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泥石流沟横剖面图,该流域断裂发育,断裂带
内构造活动活跃,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据此回答3—4题。;3.考察发现该地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
可通过();【解析】泥石流流出谷口后,因地面坡
度变缓,碎屑物堆积下来形成泥石流扇
(泥石流堆积体多呈扇形,称为泥石流
扇),故可以通过泥石流扇的数量判断
曾发生过的泥石流次数,C项正确;;暴雨是触发泥石流的一个关键因素,但不是
每次暴雨都会导致泥石流的发生,所以仅知
道暴雨发生的次数,并不能验证泥石流发生
的次数,A项错误。断层活动可能会引起地
震,进而触发泥石流,但是断层的发育规模
并不能直接反映泥石流发生的频率,B项错;4.多次发生泥石流会促使滑坡产生,其
最主要原因是泥石流();【解析】泥石流会侵蚀沟谷,使沟谷加
深,同时对坡脚进行侵蚀,降低山坡的
稳定性,诱发滑坡,A项正确;泥石流
发生在沟谷中(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
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谷流动),对山坡
上的滑坡体所产生的浸润、堆积作用相;5.(2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冰川泥石流是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
特殊洪流,其形成的堆积体常对河道产生影响。西藏东南部的帕龙藏布江
流域是我国冰川泥石流的多发地区之一,随着气温升高,该流域冰川泥石
流发生的频率增加。;下图示意帕龙藏布江流域某沟谷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河道的影响。;(1)从地形地质条件的角度说明帕龙藏布江流域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6分);【答案】海拔高,冰川发育广泛,冰雪融水量大;地壳运动频繁,地表
岩石破碎,冰湖易溃决;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强。
(6分,每点2分);(2)分析气温升高对帕龙藏布江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频率增加的影响。
(6分);【答案】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冰碛物出露,松散物质增多;冰雪融水
量增多,冰湖更易溃决;地表径流量增加,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
(6分,每点2分);(3)与入海口三角洲相比,指出图中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沉积物的差异。
(6分);【解析】解答本问的关键是对比入海口和图中冰川泥石流堆积物堆积时,
外力搬运作用的强弱。相比之下,冰川泥石流发生强度大,时间快,搬运
距离短,故堆积物多砾石,平均粒径大;棱角分明,磨圆度差;大小混杂,
分选性差。;(4)说明图中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虚线框内河岸形态变化的影响过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