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究.docx
文件大小:40.95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3.86千字
文档摘要

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究

摘要: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事关山西未来在全国的核心竞争力,学习相关理论,借鉴发展经验,搞清楚面临的碳中和强约束、小马拉大车等现实问题至关重要。文章通过研究山西中部城市群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依托特色专业镇与县域经济,促进城乡融合一体发展;建立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利益协调机制与省级一体化考核机制;加速实现城市圈、城市群集聚发展;积极推动国内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项目落地中部城市群;进一步完善消费型和公共文化娱乐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健全和完善中部城市群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用好毗邻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与渤海湾国际通商港口地理优势,促进山西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结合实际,及时调整大的发展规划及配套考核政策,进一步提升要素资源配置的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8-024-04

城市群、都市圈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共同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标志着城市文明从小城镇到大城市,再到城市群和巨型都市带的演变。这一演进过程通过不断提升的空间集聚水平,大幅降低了经济社会发展成本、提高了发展效率,使得城市群和都市圈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金融流、数据流等关键经济要素的汇聚之地,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细化,创造出诸多发展奇迹。这种繁荣反过来又加剧了城市群圈对经济要素的需求,形成了正向循环,不断放大“集聚效应”。最终,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高度集聚于少数城市、都市圈。

二、研究综述

三、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现状及未来定位

结合实际,梳理总结当前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诸如制度建设、政策支撑等方面的情况如下。

(一)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现状、政策体系与推进体制机制

(二)我国城市体系基本格局中山西中部城市群的定位

立足基本格局,山西中部城市群“加快提升太原大都市圈发展首位度、统筹中部城市群协调发展、力争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三步走总体发展策略不难确立。首先是前瞻预测人口流动,合理设置城市核空间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好五市中心城区尤其是太原都市圈经济集聚效应,大幅提升现代服务业在城市核中的分量和发展质量。其次,抓住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机遇,尽快提升太原大都市圈的发展首位度,依托城市集聚现代服务业带来的增长新动能构筑龙头牵引力。最后,依托五市山川水系、交通干道纽带,全面激活中部城市群在资源型经济清洁发展利用、文化旅游、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促进五市分工协作,构筑引领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群主导优势产业龙头牵引力。

四、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能源保供刚性与能源清洁利用技术体系还不能满足“双碳”强约束之间的矛盾

在此背景下,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国家能源保供刚性要求在原有高碳排放基础上可能带来新的碳排放增量,与清洁能源利用技术体系还相对滞后无法完全满足“双碳”目标之间的现实矛盾。

(二)中部五市协调推进难度大与太原榆次太谷城市核半径偏“小马拉大车”隐忧并存

(三)地方政绩导向下规划扩张冲动以及用地安排中商业服务和工业用地比例偏高

五、对策建议

(一)依托特色专业镇与县域经济,促进城乡融合一体发展

“郡县治,天下安”,表里山河的山西,形成以资源型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与山西独特的地理环境结合起来,导致各地治理分散、城镇化发展迟缓、交通不便、城乡要素流转成本较高。因此,需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各地特色专业镇,不仅能有效吸纳周边村镇人口就业、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也能增强乡镇、县级财政实力,服务资源型经济转型,是符合低成本高效率促增收的现实选择。因此,山西应继续推进落实好特色专业镇建设工作,依托产业经济的力量和市场机制倒逼乡村市场要素资源价格发现机制、现货交易和物流商贸、数字化等进一步健全完善,促进山西县域经济逐步融入国家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以及省内各项大政方针安排中,实现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二)建立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利益协调机制与省级一体化考核机制

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资源要素的进一步高效优化配置,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消费经济发展,让山西产品与服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需要新的利益协调机制予以引导。因此,山西需在省级层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中部城市群、太原大都市圈以及大同与京津冀的对接发展,解决好不同地区间同质化竞争等现实问题。

(三)加速实现城市圈、城市群集聚发展

从地理和产业角度看,山西省地处太行吕梁二山中间的汾渭大裂谷,想要集聚全省经济要素资源的难度远大于平原省份。这是因为山地以及山与山之间天险、关隘,降低了要素流转的效率、增加了流通成本。此外,一煤独大的资源型经济在分工协作方面相对粗放。例如,煤矿跟前建坑口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