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碳市场的发展对于碳排放权计量的影响.docx
文件大小:38.99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2.41千字
文档摘要

碳市场的发展对于碳排放权计量的影响

摘要: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碳市场将会取得长足的发展,会计需要对于碳排放权的价值进行更加精确的核算。碳市场将朝着交易主体多元化、交易工具金融化、交易对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需要解决碳排放权资产的后续计量方法不明确、清缴会计处理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和持有准备交易的碳排放权资产的计量存在盲区等问题,需要区分不同企业和业务类型、将碳排放权价值计入生产经营成本和建立并细化碳排放权的金融资产处理方式,这对于企业规避碳排放权带来的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2-061-02

二、我国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现状

国内的学者对于碳排放权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也有了很多研究。碳排放权应当被确认为一项资产,在交易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并且采用多样化的信息披露方式。我国理论界对于碳排放权的所确认的会计科目与计量属性有多种观点。所确认的会计科目主要是存货、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三种会计科目,计量属性主要是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两种。

财政部目前已经将碳排放权确认为一项单独的资产即“碳排放权资产”,在财务报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项目中列支,并且还需要在附注中做出具体说明,这说明准则对于碳排放权的类似存货的流动性进行了确认,也要求进行具体披露,碳排放权确认为何种资产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了。但是,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三、碳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碳排放权的计量方法与我国的碳市场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需要明确我国碳市场的发展方向,才能进一步考虑碳排放权的会计计量方式的可能变化。未来,我国碳市场的发展特点将呈现交易主体多样化、交易工具金融化和碳权来源多元化。

碳权来源多元化是指碳市场所交易的碳排放权的形式将由政府分配的免费配额会转变为多种有偿来源。目前重点排放企业的碳排放权主要是政府分配的配额,但是依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国家将适时引入有偿分配,依据国际的经验,未来我国的碳排放权将部分采用拍卖的方式,未来政府逐渐削减免费配额是大趋势。同时,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项目(CCER)也已经恢复,生态环境部正在积极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目前国家核证自愿减排虽然存在5%的清缴限额,但在碳市场上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也就是说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项目未来在碳市场上还是大有可为的。碳排放权来源总体从无偿分配向有偿购买的转变。

四、碳市场发展给碳排放权核算带来的挑战

碳市场的发展使得碳排放权的核算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的碳排放权核算不能完全解决所面对的问题。面对的问题主要有碳排放权资产的后续计量方法不明确、碳排放权清缴会计处理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和持有准备交易的碳排放权资产的计量存在盲区等。

碳排放权清缴会计处理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碳排放权在清缴的过程中,其价值是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的科目,目前碳排放权主要来源于政府的免费分配,清缴时大部分配额清缴不产生营业外支出,只有少量通过购买获得的碳排放配额会产生营业外收入,但是在未来碳排放权大多通过有偿方式取得的情况下,就会有大量的金额直接计入利润表的营业外收入中,对于利润表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一个企业所需要的碳排放权的多少直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关,碳排放权所给予企业的用能权力的成本本质上也是一种企业生产成本,应当结合企业的生产进行分摊,而非笼统地计入营业外收入。

五、碳排放权核算的未来方向

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是一个新兴的会计业务,随着碳市场的发展与成熟,相关的核算方法也会不断变化与完善。

一是,依据碳排放权的持有的目的不同,确定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在碳市场上,不同主体持有碳排放权的目的是不同的,八大重点排放行业的企业所持有的碳排放权是为了履约进行清缴的,多余的也可能用来出售,证券公司等非碳排放机构持有的碳排放权目的是用来出售的,会计准则应当明确规定不同目的持有的碳排放权应当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以使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更加合理,而不是笼统地作出统一的规定,不考虑不同主体的不同性质。

二是,与生产有关的碳排放权结转应当计入生产成本。目前的碳排放权清缴后价值计入营业外收入无法体现碳排放量与所生产的产品的配比关系,这就在会计上割裂了碳排放权作为用能权与生产的关系,虽然会计处理较为简便,但是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利润表的营业外支出项目,把明明与经营活动相关的损益计入了与日常经营活动无关的会计科目,这无法直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与碳排放之间的密切关系。会计准则应当建立一套关于碳排放权的管理会计核算方式,将取得的、预计用于清缴的碳排放权的价值进行归集与分摊,计入企业生产的产品,如电力、热力产品,这样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