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组织措施
构建坚实的质量保证体系:公司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公司质量工作,工程技术部负责日常质量事务,配备由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组成的专职质量检查员队伍。针对本工程,精心选拔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担任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预算员等关键职务,组建强大的项目经理部,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进行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形成严密的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和监测网络。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与QC小组活动: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面推进质量管理。在工程中成立以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为正副组长,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试验员、安全员、预算员及各工种班组长为成员的质量管理小组。该小组全面负责现场质量管理,及时排查并消除质量和安全隐患,在施工全过程中实施严格的质量和安全监控。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常驻工地,公司领导、总工程师及工程技术部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前往工地检查指导,深入现场掌握实际情况,及时解决潜在质量问题,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强化思想教育,树立质量意识:公司积极响应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中的指示,对参与项目建设的全体职工(包括民工)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培养全员的质量意识,增强团队精神和干群凝聚力,使每一位参与者深刻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
虚心接受各方指导,严格遵守法规规范:积极配合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督站等相关部门的检查指导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严格遵循《建筑法》《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尤其要严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作业,确保工程质量,坚决杜绝偷工减料和故意降低质量标准的行为。
引入激励机制,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操作班组工资结算需经质检员签字评定质量等级,再由现场施工员签字确认后方可发放。推行优质优价、劣质赔款的奖惩制度,对于质量不达标的工序、材料、成品及半成品,坚决予以报废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全面落实“三检”制度,即班组自检、上下工序交接检和专职质检员检查。对班组完成的检验批质量实行挂牌留名制,进行明确标识和识别,以便分清责任,追溯问题根源。隐蔽工程在施工前,必须经建设(监理)、监督等部门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隐蔽作业。
建立监测和监控制度:在每一检验批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标准,并向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施工员负责具体落实和实施,质检员进行跟踪督促检查,班组长组织自查自纠,各方协同合作,将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防止隐患流入下道工序,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和危害。
夯实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认真做好图纸自审、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施工人员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同时,做好质量保证资料的收集、隐蔽工程检查记录以及质量检查评定等内业资料的归档工作。健全安全技术交底制度,通过各类技术交底,使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明确本工种的工艺过程、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要求。特别是在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以及工序衔接时,确保每个人心中有数。
严格把控材料进场检验:对于水泥、钢筋、粉煤灰、防水材料、砂、石子、外加剂、多孔砖、空心砖、隔热板、铝材、石灰膏、地板砖、饰面砖、油漆和涂料等原材料,均要求具备产品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单。材料进场后,按规定进行抽样复检,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若检验结果不合格,必须有该批材料处理(去向)的记录和证人,确保手续完整。严禁无产品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钢筋每批进场均需复检,钢筋焊接(电渣压力焊、搭接焊、闪光对焊)每个检验批均要进行抽样化验。焊条(剂)必须有出厂合格证,电焊工需持证上岗(证件须为通过年检的有效证件)。严格按照合同要求选择水泥、钢材的生产厂家。
规范混凝土和砌筑砂浆配合比:混凝土和砌筑砂浆必须进行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室配合比调整为施工配合比。搅拌点应悬挂配合比牌,配备磅称和时钟,拌料时严格按每盘过磅计量,确保计量准确,搅拌时间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及时留置试块,试块留置数量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混凝土试块和砂浆试块在制作完成48小时内送往检测室进行标准养护,混凝土试块还应根据实际需要留置若干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例如,用于确定拆模时间的试块需进行同条件养护并试压)。
精准进行工程测量定位: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高程控制点,认真引测至施工现场。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址埋设供施工期间使用的半永久性控制点,随后进行工程定位和测量工作。采用先进的光学仪器(经纬仪、水准仪)进行测量放线定位,严格控制建筑物的轴线、坐标和高程。在施工过程中,按规定做好工程定位放线记录、标高引测记录、垂直度观测记录和沉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