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基础封闭支模施工工法
1.序言
伴随建筑业的发展,行业竞争越来越剧烈,对质量的规定越来越严格,以质量求生存的理念注入每位施工企业管理者当中,而有些新建建筑独立基础仍采用老式施工工艺,施工质量不适宜保证,混凝土流动性导致截面尺寸不易保证、表面蜂窝麻面等问题,增长了维修成本的同步企业信誉也蒙受损失。
独立基础混凝土老式施工措施采用上部开放浇筑,独立基础坡度大,混凝土成型不易控制,易产生截面尺寸偏差大、观感差、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截面尺寸偏差大轻易导致基础承载力下降,混凝土人工收面观感较差,成型时轻易振捣不到位,导致混凝土局部疏松、不密实,质量存在隐患。采用措施提高独立基础混凝土施工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工法关键技术通过XX省科技技术信息研究院查新。
2.工法特点
2.0.1本工法施工完毕的独立基础截面尺寸精确,表面光滑平整。
2.0.2本工法提高了独立基础混凝土的密实度和表面平整度,保证了独立基础的构造性能。
2.0.3本工法提高了独立基础的耐久性。
2.0.4本工法减少独立基础混凝土材料损耗,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成本。
3.合用范围
本工法合用于采用独立基础的项目工程。
4.工艺原理
采用独立基础封闭式支模工艺原则,在垫层施工时预留拉结筋,基础钢筋绑扎完毕后,采用对拉螺栓两端加设橡胶垫片的方式加固侧面模板,预拼坡面模板,将对拉螺栓与预埋拉结筋进行焊接,调整对拉螺栓方向与坡面模板垂直,加固安装坡面模板;同步运用BIM技术对封闭支模施工工艺进行模拟,放样和交底;借助封闭式模板施工工法,有效的提高了独立基础混凝土施工质量,防止了因混凝土流动性导致基础成型差、局部混凝土不密实、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采用独立基础封闭式支模工艺使基础混凝土截面尺寸准备,表面光滑平整,观感美观,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土方开挖
垫层浇筑
预埋拉结筋
独立基础钢筋绑扎
独立基础侧面模板安装
对拉丝与预埋拉结筋焊接
预拼独立基础坡面模板
独立基础坡面模板安装
调整对拉丝方方向与坡面垂直
浇筑独立基础下半部分砼
浇筑独立基础上半部分砼
图5-1工艺流程图
5.2操作要点
5.2.1施工准备
1)测量放样:土方开挖施工前,根据轴线桩、施工图纸等测放桩位和基坑开挖边线。基坑开挖范围内所有轴线桩都要引出机械施工活动区以外,并加以保护;测量高程点并引测到施工现场进行保护。
2)其他准备工作
(1)调查施工范围内的地质、水文、障碍物、文物古迹的详细状况。
(2)调查沿线电缆、光缆及管线位置、埋深,按设计规定进行改移或埋设明显标志。
(3)场地清理:施工前将建筑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如下10-30cm内的草皮和表土清除。
(4)规化作业程序、机械作业路线,做机械设备调配方案。
5.2.2.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根据基础位置和埋置深度,开挖方式结合工程实际状况。即挖掘机根据放线数据,按照测量人员的规定确定开挖次序、开挖放坡度、及基槽开挖宽度:
5.2.3垫层浇筑、预埋拉结筋
1)基槽验收合格后安装垫层侧模,垫层混凝土浇筑前对土基洒水,防止混凝土水分散失过多导致垫层混凝土裂缝,垫层砼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塑料薄膜覆盖养护
4)在垫层初凝前,预埋直径12mm拉结筋,距独立基础边缘500mm,间距500mm,沿独立基础四面布置。拉结筋埋入垫层内20cm,外露30cm。
图5.2.3-1基础垫层预埋拉结筋
5.2.4.基础模板定位、放样
1)根据定位桩点,投放出十字交叉控制线,再由十字交叉控制线测放出基础的边缘控制线及柱定位线。
2)根据控制水准点,用水准仪引测出基础顶面标高控制点,并将其标注在柱钢筋上。
3)借助BIM、CAD电脑软件对施工图纸精确放样、细化,模板下料精确且节省材料。
4)运用revit软件进行三维放样,并对工人进行三维交底。
图5.2.4-1借助revit软件进行三维放样
5.2.5.独立基础钢筋绑扎
独立基础钢筋采用坑外加工制作,人工搬运入坑内进行绑扎,由低到高、由复杂到简朴的次序绑扎钢筋,先扎基础底板钢筋,待底板钢筋完毕后扎柱插筋。
图5.2.5-1独立基础钢筋绑扎
5.2.6独立模板搭设、加固
1)模板采用12㎜厚覆膜木胶合板,次肋采用40×80㎜木方间距150㎜,主肋采用3.0mmφ48扣件式钢管。
2)首先安装独立基础侧面模板,待侧面模板位置及垂直度合格后,侧面模板背楞采用40mm*80mm方木,主龙骨采用直径48mm钢管。侧模采用加长对拉丝进行对拉加固(中间为直径12mm钢筋,两端焊接对拉螺栓)。
图5.2.6-1独立基础侧模安装
3)根据revit及CAD软件对独立基础坡面模板的放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