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2章轨道几何形位55课件.ppt
文件大小:7.1 MB
总页数:4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4.09千字
文档摘要

2.在新线设计和施工时,采用简化方法计算相应的超高度按下式计算:--预计该地段的最大行车速度,以km/h计。当V=Vp时,惯性离心力与超高提供的向心力正好相等;旅客有舒适感;当VVp时,离心力向心力,超高不足,实设超高与所需超高的差值称为欠超高;当VVp时,离心力向心力,超高过大,实设超高与所需超高的差值称为过超高;欠超高和过超高通称为未被平衡的超高。外轨未被平衡的超高末被平衡的超高和离心加速度与旅客舒适度关系铁路实践表明,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允许值:一般情况下为0.4~0.5m/s2,困难情况下为0.6m/s2。《修规》规定:未被平衡欠超高,一般情况下应不大于75mm,困难情况下应不大于90mm;未被平衡过超高不得大于50mm。算例3:胶济线,R=340m的曲线,设置超高为h=115mm,限速V=80km/h,问该曲线地段列车运行速度V=140km/h时,欠超高多少?解:该曲线段欠超高为:北京开往青岛的T19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山东境内胶济铁路周村至王村间脱线,第9节至17节车厢在铁路弯道处脱轨,冲向上行线路基外侧。此时,正常运行的烟台至徐州的5034次旅客列车刹车不及、最终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与脱轨车辆发生撞击。事故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伤胶济铁路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ρ=∞ρ=R缓和曲线直线圆曲线为了使列车安全、平顺地由直线运行到圆曲线(或由圆曲线运行到直线)而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一个曲率半径逐渐变化的曲线称为缓和曲线。六、缓和曲线作用:1、连接直线和半径为R的曲线;曲率由直线上的0渐变为1/R;2、在缓和曲线范围内,外轨超高由直线上的0值逐渐增加到圆曲线的超高值;3、当缓和曲线与半径小于295m的圆曲线相连接时,在整个缓和曲线范围内,轨距加宽值由0逐渐增加到圆曲线的加宽值。特征:与半径大于等于295m的圆曲线相连接时,是一条曲率和超高均渐变的空间曲线。(一)缓和曲线作用及几何特征缓和曲线基本方程方程式赵氏七次式沙氏正弦形日本高速铁路半波正弦形国内外高次缓和曲线线型高速铁路的缓和曲线主要形式:三次抛物线;高次抛物线(4,5,7次抛物线);三角函数线(正弦曲线)——日本高速线才用;广深线,3次与7次实际铺设测试证明,相差不大,我国无论高速、低速均采用三次抛物线。THEEND*第2章轨道几何形位内容提要一、轨道几何形位概念及意义二、轨道几何形位基本要素三、曲线地段轨距加宽四、曲线地段外轨超高五、缓和曲线一、轨道几何形位概念及意义轨道几何形位的概念指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和基本尺寸。主要包括:平面:轨向(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横断面:轨距(曲线轨距加宽)、轨底坡水平(曲线外轨超高)纵断面:前后高低轨道几何形位的意义轨道几何形位不仅影响钢轨空间定位及线路的平顺性,还影响机车车辆的:1)安全性(脱轨风险)2)舒适度、平稳性(轨道不平顺)3)设备寿命(动力作用程度)4)养护费用(劣化速率)一、轨道几何形位概念及意义定义:钢轨顶面下16mm处两股钢轨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此处钢轨不受磨耗和肥边影响)轨距标准值:1435mm。大值为宽轨距,小值为窄轨距。(一)轨距3)游间:轮对一个车轮轮缘紧贴一股钢轨作用边时,另一个车轮轮缘与另一股钢轨作用边之间所形成的一定间隔,?=S(轨距)-q(轮对宽度)。?max=Smax-qmin?min=Smin-qmax经验→减小直线轨距有利。图4.5游间示意图表4.3轮轨游间限值定义:指线路左右两股钢轨顶面的相对高差。直线地段:应在同一水平面上→荷载均匀行车平稳;曲线地段:应满足外轨超高均匀和平顺的要求。两种性质不同的钢轨水平偏差,对行车危害不同:1)水平差:一股始终高于另一股,高差值>容许值→不均匀磨耗;2)三角坑:两股交替高低不平,高差值>容许值,且两个水平最大误差点之间的距离<18m→三轮压紧,一轮减载悬空,爬轨、脱轨→必须消除。(二)水平平面扭曲不平顺轨道平面扭曲:一般称三角坑即左右两轨顶面相对于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