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能建造
一、绪论二、绿色智能建造技术三、绿色智能建造软件四、绿色智能建造装备五、绿色建造设计六、绿色智能施工七、绿色智能维运目录2
1.1、智能建造1.2、绿色建造1.3、绿色智能建造
智能建造的重要性中国工程建造的历史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木工程取得了重大成就,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到标志性工程项目的涌现。国家经济贡献: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推动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智能建造的背景与契机:
面对全球建筑行业资源耗费和环境压力,中国智能建造的转型升级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政策驱动与技术支持重要指示:
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提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全球领先的建筑规模:
根据阿卡迪全球建筑资产财富指数,中国建筑资产规模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
智能建造背后,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并行,为建筑行业升级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1.1.1智能建造的背景
1.1.1智能建造的背景重大工程领域的突破:
在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跨江跨海超长桥隧领域,我国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高铁建设的全球名片:
中国高铁建设不仅在国内构建了便捷的交通网络,也成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标杆。结构技术创新:
以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预应力结构等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工程建设的先进典范,具有资源节约、提升安全、改善品质、减少劳动力等多重优势。我国工程建造科技的国际地位
建筑行业贡献了全球40%的能源消耗、40%的固体废弃物产生、38%的温室气体排放和12%的水资源消耗。
2021年中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达到了40.7亿吨CO2,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的38.2%。
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推动下,建筑行业减排压力巨大,亟需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转型来降低碳足迹。1.1.1智能建造的背景建筑行业的环境挑战“双碳”背景下的减排压力:我国建筑碳排放的现状:全球建筑业资源耗费和环境影响:010203
传统模式的劣势:
传统建筑模式工业化程度低,依赖大量劳动力,生产方式落后且效率不高,难以满足现代需求。劳动力减少的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供给逐步减少,传统建造模式面临持续转型升级的紧迫性。1.1.1智能建造的背景传统建造模式的问题
1.1.1智能建造的背景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性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需求:
通过技术和生产模式的变革提升行业生产率,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成为建筑行业应对挑战的核心途径。智能化转型的方向:通过智能技术应用,推动行业向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顺应全球建筑业现代化趋势。3D建筑机器人智能施工系统
信息技术推动的建造变革01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AI的驱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推动建筑行业进行深刻的变革,赋予建筑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全流程智能化能力。3D打印技术的应用3D打印技术为土木工程建造提供了新的实现方式,具备快速成型、精准制造等优势,有效提升建筑效率。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信息技术的融入,将彻底改变碎片化、粗放式的建筑模式,实现建筑全过程的智能化管控。1.1.1智能建造的背景0203
多维度节约:
智能建造通过技术的创新应用,带来了节水、节能、节时、节材、节地等综合效益,大幅提升项目整体效益。绿色建造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智能技术普及,绿色建造理念逐步深入,推动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智能建造带来的效益1.1.1智能建造的背景不同行业智能化应用比例
美国:自2007年起,美国通过规定重要项目使用BIM技术,以推动低碳绿色建造;2017年发布的《美国基础设施重建战略规划》进一步强化建造过程的智能化发展。新加坡:作为最早应用BIM技术处理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国家,新加坡在2015年要求所有公私建筑项目全面导入BIM技术,实现高效建筑管理。英国:英国在《英国建造2025》战略中提出,增加装配式建筑比例,提升BIM应用水平,推进智能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广泛应用。日本:日本通过“i-Construction”战略,设定了提高建筑生产率和安全性等目标,将三维数据与施工生产过程全面结合。德国:德国发布《数字化设计与建造发展路线图》,在工业4.0背景下,通过推广BIM优化建筑设计精度和成本控制,并推动建筑业的数字化升级。各国智能建造战略概览1.1.1智能建造的背景
国家战略推动:
2018年,强调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此后,国家高度重视智能建造发展,并逐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体系。顶层设计形成:
2020年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多个部门出台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形成智能建造的顶层制度设计。各国智能建造战略概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