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皮亚杰与维果茨基建构主义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pdf
文件大小:98.93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5.47千字
文档摘要

理论探讨LILUNTANTAO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建构主义理论

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路奇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建构主义同化是指个体把新信息整合到已有图式中(2)知识是在个体之间的社会交互作

思潮在欧美掀起了一场对传统教学理论和的认知过程,顺应则是个体在无法同化新用中循环建构的。根据维果茨基的观点,

学习理论的革命,革新了传统教学的理论信息时,通过改变旧图式或创造新图式的个体的认知结构是在社会交互作用中形成

基础。建构主义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方式吸收新信息的认知过程。平衡则是指的,发展正是将外部的、存在于个体之间

许多不同的流派,有学者将把建构主义理同化和顺应之间通过协调与整合而达成的的东西转变为或内化为内在的、为个人所

论分为个体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均衡状态”。每一个个体都是通过同化特有的东西的过程。与此同时,知识也在

会学建构主义三个阵营。其中,真正对教和顺应之间由不平衡到平衡,再由平衡到个体之间的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不断被循

育、尤其是学前教育有很强的启示意义的,不平衡的螺旋式循环过程中,使得图式不环建构。个体通过实践活动,将来自社会

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个体建构主义和以维断生长,从而实现认知发展的。这一过程文化背景下的客观知识内化为个人的主观

果茨基为代表的社会建构主义。是个体通过自己的活动,在与外部客观世知识,又通过发表个人见解使之为他人所

皮亚杰的个体建构主义理论与维果茨界的相互作用中完成的。知,进而影响到其他个体认知结构的建构。

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3)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从生人类的知识正是在这样的循序交互过程中

系统阐述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实质与机制物学的角度提出,生理成熟是个体认知发不断建构与发展的。

问题,对学前教育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而人的生理成熟是(3)教育应当基于儿童的“最近发展

主要包括: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与发展环有阶段性的,因此,个体的认知发展也呈区”进行。“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提

境,并引导学前儿童积极主动与环境进行互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皮亚杰把认知发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儿童发展的现有

动;学前教育应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算阶段(0 ̄2岁)、水平与潜能水平之间的区间或距离。前者

基础上进行;重视游戏和实践活动对学前前运算阶段(2 ̄7岁)、具体运算阶段(7 ̄11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所显示的实际发

儿童发展的作用;关注学前儿童对学习内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认知展水平,后者是指儿童经由成人指导或与

容的“意义建构”等。发展的不同阶段是按照固定的顺序出现的,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来解决问题时所显示的

每个阶段都不可逾越,每个阶段都是下一潜在发展水平。维果茨基强调,只有在“最

一、基本观点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每个阶段都有近发展区”内设定教育目标和选择教育内

1.皮亚杰个体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不同的认知特性,因此,个体的认知发展容,才能保证儿童在顺利进行认知结构的

(1)发生认识论。为皮亚杰奠定在建过程中存在着年龄特征。不同阶段之间不自我建构过程中获得发展。

构主义心理学派中的地位的,主要是其创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存在

立的“发生认识论”。其基本观点包括:一个过渡期。二、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①遗传和环境通过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个2.维果茨基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1.应重视儿童良好的学习与发展环境

体的认知发展。②个体出于适应环境的需(1)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社会文化的创设,并引导学前儿童积极主动与外界

要,通过作用于环境,实现认知发展。③历史的背景下主动建构起来的。维果茨基环境进行互动

智力由三个部分组成:内容、机能和结构,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两种形式:低级心皮亚杰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