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培养视域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
【摘要】贯通培养和大单元教学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概念,其核心都涉及融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文章通过对贯通培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结合“文明的印记·印刷术”的大单元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借助贯通培养理论和实践,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贯通培养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代教育改革趋势中,贯通培养模式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在于跨越学科边界,实现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整合教育。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小学美术教育亦开始尝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更为全面而深入的教育方法。小学阶段是儿童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本研究以贯通培养视域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模式作为研究对象,意在深化和拓展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小学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审美娱乐或是手工制作的技能培训,它更是一种涵盖情感、认知与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教育。在此背景下,贯通培养模式的引入,为小学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美术课程不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现代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小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创造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乃至对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探讨贯通培养视域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构建与实践,不仅对于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实践教学也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有助于推动小学美术教育向更高的质量目标迈进。
二、贯通培养强调的跨学科思维与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综合性教学理念相契合
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的重要途径。贯通培养视域下开展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实现知识的整合与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贯通培养强调多元性和综合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使得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此外,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作为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本身就是贯通培养理念的具体实践。
例如,在“文明的印记·印刷术”大单元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关于印刷术的艺术类相关知识,还可以了解印刷术在历史、科学、文学等其他方面的应用和影响,从而拓展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文明的印记·印刷术”大单元教学以时间轴为线,设置了印刷术的初始、兴起、飞跃、昌盛、革新5个主题内容,每个主题内容都有相对应的艺术实践内容,见图1。
首先,从文化角度来看,该大单元教学是对印刷术发展史的学习;其次,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印刷术从诞生到发展、由原始到科技的创新质变过程;最后,从艺术实践层面来看,它是印刷艺术由单一性变为多样性操作的演变过程。
所以,这种以时间轴为贯通设置的大单元学习探究了美术与传统文化、美术与人文、美术与历史、美术与创新相结合的若干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且促进了跨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体现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贯通培养视域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知识整合和应用更系统、更深入
(一)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认知更具有逻辑性和深度性
贯通培养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知识不再是零散的、孤立的,而是以主题为核心进行有机的组织和融合。这种教学模式具有逻辑深度性,即通过对主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贯通培养视域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中,逻辑深度性不仅表现在对美术知识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上,还表现在对美术创作过程的系统体验和分析上。通过对具体主题的探索和研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该主题相关的艺术作品、艺术家以及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例如,“文明的印记·印刷术”大单元教学是以印刷术发展历程的时间轴为引所开展的研究,在系统逻辑上,大单元的学习提升了学生对印刷术的形成发展历史、文化脉络的认知;印刷术发展历程中所涉及的“实物拓印、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多种印刷术”的学习内容提升了学生对该美术知识技能如何产生及其关系、渊源的文化认知;在深度学习上,学生进行“实物拓印—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多种印刷术”的美术实践操作过程是一个由简入繁、由单一变多样、由体验至创作的深度学习过程,学生在思维意识形态和实操物质形态上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从而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认知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
在贯通培养视域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中,知识的系统性和开放性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将不同主题相关的知识进行组合和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美术的理解和应用。此外,大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