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量表评价”推动小学体育一体化课堂管理的策略
【摘要】“量表评价”有助于改变体育课堂教学中管理不理想的局面,激发学生学、练、赛的兴趣,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运用以“量表评价”为媒介的课堂管理模式,可以进一步促进体育课堂常规管理、课堂学练管理、竞赛管理和评价一体化。
【关键词】小学体育“量表评价”一体化课堂教学管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体育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用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等主观性形式组织学生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但长久以来,由于教师“教—学—评”一体化意识薄弱、教学评价不到位、评价方法不够科学等原因,在体育一体化课堂管理中仍然存在评价不及时、反馈不到位、思考不深入、结果不理想等现象。笔者按照《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的精神,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用“量表评价”提升体育一体化课堂管理质量。
一、推动小学体育一体化课堂管理评价量表的设计
本文所谈的“评价量表”,特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达学习要求,用于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体育课堂管理质量,以二维矩形表格形式呈现的评价工具。依据这样的特定需求,设计多种推动课堂管理的量表类型。
(一)过程性评价量表与结果性评价量表
过程性评价量表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在具体学习情境和完成任务过程中所表现的专注度、参与度、协作性、表现力等。此种评价量表的设计,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动机态度和行为过程等非智力因素,不是将其学习的结果纳入评价范围。结果性评价量表是评价学生最终学习成果的量表。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学科,因此,过程性评价量表占本文讨论内容的主要部分。
(二)等级型评价量表和数值型评价量表
这两种量表的不同在于量化方式的精准度。等级型评价模糊了分数,教师在运用时不追求精确,而是将数值细化为等级;运用数值型评价量表时追求细化、具体,寻求更精准的评价。本文所谈的评价量表主要针对小学中高学段课堂管理任务或问题,更适合混合使用等级型评价量表和数值型评价量表。
(三)学生版评价量表和教师版评价量表
学生版评价量表和教师版评价量表是从评价主体的角度对量表进行分类。通常情况下,学生或教师、个人或团体可以运用同一量表进行评价。在特定情况下,为了能有更好的评价效果,可以设计针对培养学生课堂管理能力的评价量表和有利于教师快速、高效进行课堂学练管理的教师版评价量表。
二、推动小学体育一体化课堂管理的策略
(一)巧用“量表评价”优化课堂常规管理
在预备铃响起时,每次遇到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其他的同学就会变得兴奋起来,开启“举报”模式。课堂40分钟是有限的,每次在整队、记录人数上就要花去几分钟时间,这就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
小学生的能力和自觉性毕竟是有限的,只有采取有实效性的管理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笔者设计了课堂常规量表评价,充分发挥小干部协助管理作用,将课堂考勤、服装、纪律、器材情况量化到量表评价表中,促进体育课堂常规管理。为了不影响小组长在课堂上更好地完成学练任务,教师可以要求小组长打预备铃时就开始记录组内成员的考勤、服装、器材情况,尽量不占用课堂时间。对于纪律情况,小组长可以综合课上老师口头的表扬和批评、同学间的反馈,及自身观察,并利用课间时间进行补录,以免耽误课堂学习。另外,教师要注重对小组长的培养与更新,使其感受到此“工作”的价值与重要性,一定要公平、公正、诚信,从而保证量表评价的质量。
课堂常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课堂常规进行“量表评价”,学生更加清楚只有遵守常规才能获得更多“☆”,否则便会得到“△”,使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得到加强。
(二)巧用“量表评价”维护课堂学练管理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如果采用口头表扬的方式,学生课后容易忘记,而物质奖励如小贴画又不实用,笔者对能遵守规则并在各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在“学练评价量表”中加星的方式更“实惠”,由此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练积极性,既督促大家遵守课堂管理,又激励大家积极努力取得好成绩。
例如,笔者在进行篮球大单元教学时,做了四等级“课堂学练评价量表”。在篮球单元教学过程中,笔者将篮球大单元教学分为篮球球性、篮球原地运球、篮球行进间运球、篮球投篮等技术环节,一般对每一技术环节进行3个左右的课时教学,并对学生此技术环节课堂学练情况进行量表评价,评价分为星星“☆”、圆圈“○”、对号“√”、三角“△”四个等级。在进行某一技术环节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对☆等级学生进行记录。对于拿不准的学生,在进行技术环节最后一课时教学时留几分钟时间组织“展示”再进行评价,并组织优先得☆的学生对掌握较弱的学生进行“帮扶”,使学生养成阶段总结意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导向、激励和改进作用,